多啦A夢50周年|重溫《兒童樂園》版叮噹 原來當年仲有隻IQ蛋?
要在逾千期的《兒童樂園》中選一個代表人物,那一定是小圓圓。第一、這是百分之百屬於《兒童樂園》的原創人物,第二、小圓圓是書中台柱,自創刊號即已登場,一直到七百二十多期才光榮退役,陪伴讀者前後長達三十年。(本文內容節錄自《千面樂園——我們的兒童樂園》,由作者帶大家重溫小圓圓、叮噹、IQ蛋的內容及漫畫背後的故事。)
文:邱健恩(文學博士、漫畫收藏愛好者)
小圓圓到底是個甚麼樣的人呢?張浚華在三聯書店出版的《小圓圓》精選故事集序文中說得最是扼要中肯:「羅冠樵有使命感,要用他的畫筆教化兒童。他筆下的小圓圓是幸福家庭的模範兒童,既是乖女兒、好學生,又是大姐姐、小老師,深受讀者、家長和教師歡迎,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家傳戶曉。」
每個兒童,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幸福家庭中;每個家長,都希望子女是乖小孩;每個老師,都希望能夠教到好學生;每個弟妹,都希望有疼愛與照顧自己的大姐姐大哥哥,而小圓圓就正正是能夠滿足每一個人需要的「模範兒童」,能夠成為所有小朋友的好榜樣。
重溫《小圓圓》精選故事集(點擊放大瀏覽):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小圓圓」故事
「小圓圓」從創刊號即開始連載,到第721期「新的故事」是最終回(另在724與726兩期,有番外篇)。連載的三十年來,前二十七年從不缺席,每期都有。最後三年,也只有八期沒有刊載小圓圓的故事(分別是第635, 670, 689, 691, 709, 717, 719與720期)。1983年後,羅冠樵離開《兒童樂園》,而小圓圓故事也戛然而止。
「小圓圓」相當於電視劇中的「處境喜劇」,故事通常是一期完的,每期兩頁(初期有時寫了三頁),寫的是小圓圓與小胖的家庭、校園與社會三方面的生活故事。在這三十年中,他們與上一代的香港人一同經歷過那「制水」的年代,參與過清潔香港運動。那個年代,香港仍然注重農曆七月七日的「七姐誕」(乞巧節)的傳統,小圓圓與小麗也會在月下穿針引線,祈求能有像織女一樣織布造衣服的技巧,也玩過浮針水面的小遊戲。那個年代,治安不算很好,時有賊人入屋偷盜或順手牽羊之事,小圓圓聰明穩重,小胖雖然衝動但有機智,往往能化險為夷。
毛毛與玲玲
毛毛與玲玲出生後,為小圓圓的故事增添更多生趣。讀者非常喜愛這對淘氣的雙胞胎,以致曾有過短暫的時候,兩人脫離了「小圓圓」而另闢「毛毛與玲玲」的專欄故事。初時是在「小圓圓」兩頁故事內,撥出三分一或一半篇幅來寫。不過,這對羅冠樵來說,無疑是增加了說故事的負擔,篇幅雖然沒有增加,卻要說兩個故事,工作量自然增加不少。因此,試了幾期以後就取消了。1964年時,李惠珍曾客串《兒童樂園》,除了繪畫趣味盎然、豐富精彩的跨頁主題漫畫外,也畫過毛毛與玲玲的故事(每次一頁)。這個時候的李惠珍,還沒有創作《13点》漫畫,但筆下的毛毛與玲玲每期都有設計特別的新衣服穿。兩年之後,李惠珍創作《13点》,故事主人翁周13点每期都得更換幾件新款時裝,追本溯源,或可以說是從「毛毛與玲玲」故事開始(點擊放大瀏覽):
叮噹與IQ蛋
張浚華有「叮噹之母」的美譽,那是因為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在小學館的雜誌中看到《叮噹》這個故事,覺得很吸引,就引進了《兒童樂園》,誰知道一石激起千重浪,《兒童樂園》與香港讀者,甚至「多啦A夢」都有了不一樣的命運。
對《兒童樂園》來說,銷量自此以後節節上升,第二任社長戚鈞傑當年交託的任務「增加收入」,張浚華十年後終於「完勝」。因着《叮噹》,《兒童樂園》有了非常風光的八年歲月。一直到現在,當人提起《兒童樂園》時,也會自然聯想到《叮噹》。
重溫《兒童樂園》版本的叮噹以及「三次創作」的IQ蛋(點擊放大瀏覽):
對讀者來說,由於《叮噹》的出現,他們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童年。《叮噹》後來出版單行本,銷量高達六萬,這代表差不多每三個兒童就會擁有一本《叮噹》(部分《叮噹》是外銷的),加上同學之間互相借閱,《叮噹》之於一代兒童,可謂影響至鉅。時至今天,看過《叮噹》的讀者依然可以想起,當年上學遲到時、要交作業或測驗考試的前一個晚上,是如何期盼自己會有隨意門、時光機、默書麵包、時間停頓計。
對於「多啦A夢」來說,他有了一條特別的成名之路。張浚華為「多啦A夢」改了個中文名字「叮噹」,這個名字深入民心,甚至後來其他出版社取得香港版權出版單行本時,仍然沿用沒有版權時的中文名「叮噹」,一直到原作者去世後,才改用「多啦A夢」。不獨香港,即使是內地與台灣,最初引進這部漫畫時,也叫《叮噹》。
《兒童樂園》是在第489期刊登「叮噹」,到第680期停止連載,前後八年時間,連載了一百九十二個故事。1976年,出版單行本《叮噹》。單行本除了收錄部分曾在《兒童樂園》刊載的「叮噹」故事外,也有新故事。
【相關圖輯】多啦A夢50周年/生日|網民普選叮噹15大驚人設定 大雄不是最廢(點圖放大瀏覽):
《兒童樂園》停止連載「叮噹」後,讀者彷彿出現大黑洞,不能適應。由於未能於短時間內找到可媲美的替補故事,張浚華在無計可施下只好根據二次創作的「叮噹」進行三次創作,畫成「IQ蛋」。「IQ蛋」從第683期開始,一直連載至最後一期第1006期。除了人物特徵外,「IQ蛋」的人物性格、故事結構、分鏡連圖都全部繼承自叮噹。在「IQ蛋」連載初期,改編的畫家尚且能夠緊記人設的特徵,但到了最後一百期,隨着半月刊社人手愈來愈緊絀,重繪的畫家已經無暇理會人物面相特徵,以致愈發接近「叮噹」人物。
「IQ蛋」雖然遠不如「叮噹」有名,沒有自立門戶的資格,但也曾經出現「合伙」組新刊的機會。1982年6月,半月刊社為了增加收入,出版另外一本圖畫故事《漫畫樂園》。每期《漫畫樂園》收錄不同故事:創刊號有「傻大姐」、「IQ蛋」、「鬼靈精怪」與「龍爭虎鬥」,以及一頁完的笑話與畫謎。《漫畫樂園》與《兒童樂園》同為三十六頁,由於收錄故事較少,每個故事篇幅隨之增加。像《漫畫樂園》創刊號中的「IQ蛋」〈釣魚〉,共有十頁。
不過,「傻大姐」畢竟不是小圓圓,「IQ蛋」也不是「叮噹」,新書反應不佳,最後只出版了四期就草草落幕。
書名:千面樂園——我們的兒童樂園
作者:邱健恩,文學博士, 金庸舊版小說、漫畫收藏愛好者,曾舉辦「金庸小說版本展」,並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委任為特約研究員。近年專注探討文學的版本問題與文字的跨媒界現象。
【本文獲「香港中華書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