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業】入行三大好處 IT人轉行「棺材頭」:身份尷尬不敢探病
人總恐懼死亡,殯儀業也因而成了厭惡性行業。不過隨著有機構開辦殯儀課程,傳媒報導增加,殯儀業被描繪成「錢途無限」,想入行的人越來越多。
入行4年、47歲的蔡健發,誤打誤撞下半隻腳踏入了殯儀業,當上「棺材頭」,且聽他解構,做殯儀,是否真的「好好搵」?
47歲的蔡健發,在殯儀業未被吹捧為「很能賺錢」的行業前就誤打誤撞,半隻腳踏入了殯儀業當上「棺材頭」。
棺材頭,即殯儀策劃師,負責整個殯葬中的每個細節,由協助家屬處理申請文件,如火/土葬許可證、死亡證,到葬禮上大至宗教形式、靈堂佈置、先人化妝,小至旅遊巴接載親友上山,都由棺材頭打點及分配工作;棺材頭亦負責外出接生意,故又稱「行街」。
由IT到殯儀
未成為棺材頭前,蔡健發從事IT生意,既是方案顧問,也負責控制物流系統。行業發展迅速、知識流轉太快,「我一年丟掉厚三呎多的電腦書,十年就掉左三十多呎書」,學過的知識霎眼化為廢物,感到心痛;想到自己已步入中年,對不斷追求新知識感到乏力,即使原本生意收入不錯,仍想轉行。
2012年,蔡健發替朋友設計殯儀網站,湊巧殯儀課程開課便旁聽一下,豈料愈聽愈有興趣,而且殯儀業與IT業正好相反,學一套可以用一輩子。結果上了半年課,在師傅轉介下接成第一宗生意。雖然整個儀式僅收一萬多元,扣除成本後,幾乎沒錢賺,但總算踏出第一步。
入行容易堅持難
棺材頭之路,絕不是做成第一單生意就順風順水,初入行人脈少,生意註定不多。蔡健發的師傅教他,無論有沒有錢賺,先做出口碑。第一年接到6宗生意,每宗由沒錢賺到賺幾千元不等,合共賺了兩萬多元。乍聽6宗生意算少,原來更多人第一年只有約4宗生意。
呢行係入行容易堅持難
收入比做IT大減
僅靠殯儀收入不夠維持生計,蔡健發與行內大部分棺材頭一樣,以半職形式去做,另一方面繼續從事IT生意,如是者至今已經4年。隨著累積客源,現時年收入有6萬元左右。不過,比起專注做IT生意,每月可賺3至5萬元,「現在只是勉強夠糊口」。他說,已經投入了4年時間和精力在棺材頭事業上,沒有後退餘地。
你死完阿爸、死埋阿媽,俾個半價你,無得咁架嘛!
「其實我而家都係夾硬當全職做。」蔡健發幾乎以全職的心力,去經營這份收入只等如半職的工作,幸好原來的IT生意還有收入,加上工作時間自由,尚可堅持下去。
棺材頭要靠自己出去找生意,與保險經紀有點相似,但更難做的是難以向人推銷,只能說一句「我做殯儀」;又不似保險可以提供限時優惠、多買折扣吸引客人,「你死完阿爸、死埋阿媽,俾個半價你,無得咁架嘛」。
身份尷尬 不敢慰問病者
蔡健發入行後其中一個轉變,是親友患病入院都不敢去探病,免得人家覺得不吉利,甚至連朋友的家人去世也不敢致電慰問。試過有朋友兒子去世,如果主動聯絡,肯定可以接到生意,不過尷尬的是連他自己都不清楚,打電話到底是想慰問還是接生意,最後都沒有打通這個電話。
10年後死亡人口增 望轉全職月入至少2萬
雖然目前仍未能只靠殯儀謀生,不過隨著1945至1970年戰後嬰兒潮間出生的人將步入老齡,蔡健發預視在未來5至10年開始,香港的死亡人口及殯葬需求會大幅增加,他期望在2至3年內,每星期可以接到一單生意,當上全職棺材頭。
做棺材頭好處
未來香港死亡人口增加,發展前景不俗
行業技能不會落伍,不會浪費知識
工時彈性自由
做棺材頭壞處
需多年時間建立人脈、累積客源
行業有旺淡季之分,收入不穩定
行業技能不易學,容易出錯
勝任棺材頭四大條件:
雖然初入職棺材頭人工未必高,不過未來可能大有機遇,你又會否有興趣入行?綜合蔡健發和他師傅陳振哲的意見,要勝任棺材頭,至少要有四大條件:
良好溝通技巧
殯葬儀式細節繁多,非常倚賴棺材頭解釋整個流程。另外,每個家族中,人人對葬禮都有不同想法,以宗教形式為例,有人想以基督形式進行,有人想要道教。這時候,棺材頭就要整合各人意見,安排大家都接受的葬禮。
社交圈子闊
棺材頭接生意靠人脈,蔡健發初入行時堅持每星期見一個舊朋友,讓他們知道自己正從事殯儀業,長期下來果然有朋友介紹生意給他。此外,他也會去老人院舉辦殯儀講座,認識更多人。
心思細密
家屬都非常重視棺材頭是否夠細心,蔡健發指,曾經有同一個家族,連續三次殯葬都由他負責,第三次更是家族中有三個成員各自找上他,希望辦好喪事。他回想大概是在第一次殯葬中,家屬上山參加火化儀式時,因塞車要下車步行上山,蔡健發要擋著大貨車而被司機用粗口謾罵近5分鐘,他也默默承受,因此那家人都對他留下深刻印象。
不貪錢
殯儀收費名目眾多,棺材頭若有心「劏客」賺錢也非難事。不過,殯儀個靠口耳相傳接生意,若把客人「劏」得一頸血,下次就沒有人再介紹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