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保換教育 印度學校推新招救窮學生 回收膠樽膠袋當交學費
印度不少偏遠地區的家庭都因貧窮,無法資助子女上學,讓他們年紀輕輕就要輟學打工養家。不過有一間學校卻想到新方法解救這群學生,就是讓他們每星期都帶一包塑膠垃圾回校,代替交學費上課。原來當地很多家庭都會在冬天燒塑膠取暖,但此方法不但破壞環境,燒塑膠所產生的煙霧更會損害附近居民的健康。學校於是想「一石二鳥」,讓學生以環保換教育,課後於學校的環保中心打工或教補習賺錢,同時減少當地童工問題。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印度阿薩姆邦(Assam)一間學校門口每星期都會出現一個奇景,就是學生手持一大袋塑膠垃圾排隊進入校園,原來一袋袋垃圾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學費」,學校規定,學生只要每周撿25個塑膠垃圾帶去學校,他們就能免費上課。
Akshar基金的創辦人穆塔(Mazin Mukhtar)和莎瑪(Parmita Sarma)於2016成立學校,本來打算為社區提供免費教育,但發現當地不少家庭為了維生,小孩都無法上學,要到採石場打工,賺取每天僅2.5美元(約20港元)的收入;而於冬天,居民都習慣燃燒塑膠垃圾取暖,令校園及村莊附近都瀰漫着有毒氣體,污染環境及損害人的健康。
為了讓小孩都能負擔上學的成本,免淪為童工,同時解決社區污染問題,穆塔和莎瑪就決定將學校調整成結合產業、學術及環保議題的學校。學校提出以塑膠垃圾取代學費,學生和社區居民回收的塑膠垃圾會被送到校內的回收中心,並改動課程教導學生利用塑膠垃圾加水泥當環保建材。
為了進一步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學校亦會僱用孩子作助教或工讀生,為師弟妹補習賺取學校的代幣,可用來向鄰近商家購買文具、零食、衣服、玩具等日常用品。穆塔直言:「我們就是用童工來對抗童工,貧困的小孩就是要在學校賺錢、學習,才能留下來。他們學得多、升一年級就賺得更多,有技術及知識就有更多報酬,如果有壞行為就要罰錢,令學生都有動力做個模範生」。
學校學生人數由最初20名,慢慢增加至超過 100人,更帶動社區及許多商家推廣回收垃圾與停止燃燒塑膠的觀念。穆塔和莎瑪希望與政府合作,將這個辦學模式運用在其他學校,於5年內於印度建立100間類似的教育機構,最終改變印度公立學校的教育模式。
(Akshar Foundation、Bored P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