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大謬誤】母乳好處多 奶汁不足都不應餵奶粉? 真相是…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近年母乳餵哺大行其道,奶粉成為次要選擇。除了因為母乳蛋白更易讓嬰兒消化外,亦有考慮產後子宮收縮、增進母子關係等的好處。但科普作家小肥波在其新書《養生大謬誤》中提醒,母乳餵哺並非媽媽唯一選擇,強調餵哺當以嬰兒不脫水、不患上黃疸病(jaundice)為大前提。
小肥波指,許多在職媽媽在產後身體狀況欠佳,職場也欠缺配套支援,容易無法為子女提供母乳,這時候便該考慮以奶粉餵哺。根據2013年的一份研究所指,在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下,若媽媽先以配方奶粉餵哺,待乳汁分泌足夠時才轉回母乳餵哺,這樣可以增加長期母乳餵哺的成功率。此外,小肥波又提醒導致嬰兒致敏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來自空氣質素、塵蟎、甚至母乳本身,故坊間傳言「奶粉有害」的論調實不可信。他建議最妥當的做法,還是先尋求醫生意見,了解是甚麼物質因引致兒敏感,才下定論是否不讓嬰兒食用奶粉。

時下不少媽媽選擇母乳餵哺,除了因為當中蛋白易令嬰兒消化外,亦有考慮幫助產後子宮收縮、增進親子關係等的好處。圖為示意圖。(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以下是《養生大謬誤》的內容節錄: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的全球指引,確實要求母親最少餵哺六個月母乳。不少英美醫院為了得到UNICEF的認可,都會嚴格執行指引。除非有特殊健康問題,否則剛出生的嬰孩都只允許吃母乳,即使母親在生產後數日乳汁分泌不足之下,嬰孩亦不會獲任何配方奶粉。

但原來執行這個指引會令嬰孩容易脫水,嚴重者更會演變成黃疸病(jaundice),而這兩種狀況在醫學上均需要配方奶粉補救。不過,有很多醫院都因為指引而不再儲存奶粉。2013年已有研究指,如遇到母親乳汁分泌不足,可使用配方奶粉餵哺初生嬰,待乳汁分泌足夠時才轉回母乳,這樣亦會增加長期母乳餵哺的成功率。

在香港,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亦會每兩年抽樣調查餵哺母乳率,根據最新數字,近6年的初生嬰餵哺母乳率都在85%以上,六個月大的嬰孩在2016年已跌至47%,但已高於2012年的32.7%;而十二個月大的嬰孩則只有28.2%吃母乳,同樣比2012年的14.2%高。至於以全母乳餵哺的香港母親,在嬰孩六個月大時佔 27.9%。

從以上數字可見,餵母乳的母親仍佔少數,當然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例如職場以及公眾地方有否足夠餵哺設施——這對增加母乳餵哺率也有所幫助。更關鍵的是母親可能根本無法分泌足夠乳汁餵飽嬰孩,這些母親就應該以奶粉輔助。

科普作家小肥波指,雖然母乳好處不容置疑,但當媽媽遇有乳汁分泌不足時,還是應以奶粉暫時取代,以免嬰兒脫水或患上黃疸病。圖為示意圖。(電視劇《BB來了》截圖)

母乳蛋白更易消化

母乳好處是無容置疑,其蛋白更易消化、讓孩子有足夠營養以至抗體,減低未來患慢性疾病的機會,增強其認知能力發展。同時對母親而言,也有幫助子宮收縮、減少乳癌、重性憂鬱障礙及骨質疏鬆症風險,增進母子關係等好處。然而,不計小病吃藥、體內有重金屬、污染物等病理性問題不能餵母乳,事實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就算想以母乳餵哺也有心無力,很多母親都因為生活逼人,又或配套不足,而無法為嬰孩提供母乳。

奶粉非致敏唯一因素

有媽媽就認為,使用奶粉會完全改變嬰孩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會對嬰孩有壞影響。杜克大學甚至曾形容只有母乳才可令嬰孩的腸胃形成健康的益生菌膜。不過, 2012年 《人體微生物群計劃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 》的報告34已指,人體有超過一萬種微生物品種,但身體裡有哪種微生物存在並不重要,皆因它們可以互相取代,達至平衡;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才對身體健康,起重要的作用。

而嬰孩仍在母體時,其腸胃接近無微生物進駐,到誕生到這個世界,嬰孩才開始每天不斷發展其體內的微生物群落 (microbiome)。科學家只了解當中的皮毛,到底微生物如何與人體互動、影響健康仍需更多研究。值得留意的是,這些「改變」本質上沒有好與壞的分別,純粹是與之前不同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健康上,有更高的多樣性往往是一件好事。

坊間不時傳出「奶粉引致嬰兒過敏」的言論,但小肥波提醒嬰兒致敏可以因為空氣質素、塵蟎,甚至是母乳本身,而非單只有奶粉一個因素。圖為示意圖。(Gettyimages/視覺中國)

再者,嬰兒的飲食並非唯一影響腸道健康的因素。2016年一份美國報告就指5,自然生產與開刀生產的六周大嬰兒,其腸道微生物群落已有所不同,其中被視為益生菌的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在前者腸胃的數量高約6%2014年一份有關早產嬰微生物進駐腸道的研究6更顯示,宿主(即嬰兒本身)的生理對微生物進駐的速度更為重要。雖然兩份報告的樣本數目較少,但所得數據仍非常值得參考。

有媽媽擔心飲奶粉會導致敏感而放棄之。要明白敏感或來自其他致敏原,例如空氣質素、塵蟎等——母乳本身也有機會造成敏感情況。最為妥當的做法當然是尋求醫生意見,了解是甚麼物質因引致嬰孩敏感。之前的研究亦顯示,人類敏感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故此一刀切說奶粉是萬惡之物未免過於武斷。

奶粉自1865年發明以來已令無數嬰孩得以溫飽,大幅減少嬰孩早死,但世衛現時全球45%兒童早死與營養不良有關,顯然這個糧食問題仍有待解決。

母乳餵哺是非常個人的決定,是否要餵母乳,各個母親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終都要靠自己情況判別應否餵母乳。我未有幸做人父親,但改善在職母親的待遇與支援,增加哺嬰室等的設施,讓更多嬰孩享受母乳的好處,對所有人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書名:《養生大謬誤》(天窗出版)

作者:小肥波

販賣腦汁維生的科普作家,打擊偽科學不留手,但又愛吃喝玩樂,望有錢從天而降,全人類不需工作。

出版社: 天窗出版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