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急症室逼爆無碇企 九旬婦上病房要等10個鐘 市民:慘不忍睹
近日天氣乍暖還寒,流感高峰期臨近,不少市民病倒要公立醫院求診。惟急症室長期「爆煲」,病人等完見醫生又要再等病床,有市民網上指日前在公院目擊病人無處容身的慘況,又指身邊九旬病婆婆前後等足10小時才能上病房,惟病床情況同樣不堪,病人擠在一起瞓走廊和通道,情況惡劣令她感觸忍不住落淚,怒問公帑除了大白象工程,為何不能用在醫療服務上。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有市民在facebook群組「馬鞍山之友」發帖,指日前到公立醫院,看見病人迫爆急症室,等候處大約40張櫈都坐滿人,可站立空間亦企滿人;通道的靠牆位置排滿流動病床;坐輪椅等候的病人亦排成長龍久久不動,螢幕顯示最高峰時有45人在輪候,形容「眼前境象慘不忍睹」。
樓主表示,平日對輪候人數並沒有概念,不知道需要輪候多久,惟可肯定的是病人要見醫生一面實在太難。及至樓主遇到一位94歲的老婆婆,對方當時躺在流動病床上等候,透露早上因不適入院,惟內科病房床位不足,故待在急症室等了很久,最終前後等足10個小時才能夠正式上病房。
當樓主上到內科病房,發現病房情況不比急症室好,病房內早已塞爆,走廊兩旁及洗手間門口均擺滿摺床,病人們要睡在光亮而嘈吵及狹窄的走廊通道。她萬般滋味在心頭,「(見到)眼前的境況,我即時忍唔住喊咗出來....」她忍不住斥政府不改善醫療,只愛做超級大白象工程,實在是「倒錢落海」,嘆「香港人勞碌大半生搵錢交稅,得到嘅係呢啲惡劣醫療狀況」。
樓主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當日家中69歲母親突然暈倒,跌下時頭部着地失去意識,故送到廣華醫院急症室,「因為媽媽曾經失去意識,頭部後腦部位腫脹,所以分流後等咗一陣就睇到醫生」,約5小時後終於可以上到內科病房。她提供了一張手繪圖,指醫院在病房通道內放置病床,斥這樣做有可能會阻塞通道,「如果有急救情況,係好大阻礙」。
樓主續指在急症室和內科病房中,看到超過一半是老人,認為政府應該投放更多資源於醫療上,因本港人口老化嚴重,老人醫療或者護老服務將會是一個大趨勢,負擔極重。她指出基層醫療很重要,認為長遠而言政府要想辦法讓病人得到足夠的醫療照顧、有系統的保健和非藥理性的醫療,包括健康檢查,牙科及眼科等。
有網民墦言回應樓主,指經常看到同類情況,有人見過4歲跌斷手女童痛得大哭,直到忍不住暈過去,醒過來再一次病暈也未能見到醫生,極為不人道;有人直指公院中威院更是人間地獄,直指就算死等終見到醫生,對方也力勸他如有錢就去看私家,不要對公院抱希望,更有人指晚上8時診所收工故到急症室求診,結果等到翌日早上9時都未見到醫生,眼見診所開了索性走人。
對於市民網上所說的情況,涉事的廣華醫院發言人回覆《香港01》時表示,一直密切監察急症室求診情況,冬季服務高峰期期間急症室求診人數持續偏高,對急症室及住院服務構成壓力,由於近日病人需求增加,部分病人在急症室需等候一段時間方能應診或入院。
發言人指急症室設有分流機制,會優先治理情況緊急的病人;急症室醫護人員亦會對輪候入院的病人提供所需要照顧及治療,重申院方會配合聯網內其他醫院的病床使用情況作靈活調配,將情況穩 定的病人轉送復康醫院繼續治療,以盡快騰出床位接收其他急症病人。對於病人等了又等,發言人冀市民理解及加以體諒,呼籲若病人病情許可或並非緊急,可選擇到就近的公立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就診。
急症室及病房逼爆情況,近年漸見常態,醫管局今日亦舉行相關記者會交代情況,指最近兩星期內科住院病床平均佔用率有104%,經急症室入內科病房的平均人次有975人。
局方承認服務量已十分緊張,「其實每天800多人已好辛苦,非長者病人要4、5日才能流轉一次,長者就更長時間,令我們回不到氣,有滯留及轉院困難。」
每年12月冬季開始至翌年5月,均為醫療系統的服務的高峰期,醫管局指已預先向各醫院聯網撥款共五億元開設574張新病牀、臨時或短期病床,以及增加醫護人手,應付高峰期。
不止急症等死人,專科門診同樣嚴重,據醫管局2017至2018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顯示,九龍東內科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高達94個星期,即約2年才能首次見醫生,最長更為113個星期,而眼科的新症輪候時間,最長更達169個星期,即前後約要3年半,遠遠超出可接受水平。
(facebook群組「馬鞍山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