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延禧攻略》美術班底 解構莫蘭迪色與中國水墨畫色爭議
清宮劇《延禧攻略》紅遍兩岸三地,除一眾演員功不可沒外,其美術團隊更是居功至偉,尤其灰色調的畫面色溫,受到外界一致好評,更一度掀起到底該劇採用的是「莫蘭迪色」還是「中國水墨畫色」爭議。
劇中擔任美術指導的欒賀鑫與服裝造型宋曉濤(Doris)接受《香港01》訪問時透露,團隊在色調取材上,曾從清代畫家冷枚的畫作中尋找靈感,認為其風格與西洋畫作融和,故全劇色調予人有中國水墨及西方油畫並存感覺。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灰色調爭議:莫蘭迪色VS中國水墨畫色
「我沒有規避說,是西方的或者是不是東方的……只是找尋符合這部戲的素材,想讓觀眾看得夠舒服。」擔任《延禧攻略》美術指導的欒賀鑫以普通話說,劇中灰色調的畫面色溫,是考慮到《延禧》作為電視劇周期較長,如果顏色過於艷麗,觀眾難免有「視覺疲勞」,但如果顏色過於沉穩,劇集便會像紀錄片、歷史片一般,故最終敲定以「比較柔和舒服」的色感為主調,即觀眾所見的「灰色調」。
欒賀鑫續指,觀眾喜愛的「灰色調」並不止於在畫面色溫或是服裝造型,反而更多呈現在空間格局與戲劇道具上,例如「每一個宮(殿)的呈現,都會靠一組長鏡頭去交代環境……人物性格、人物在特定環境下,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而讓觀眾更易有代入感,甚至「相信那個時代的美感應該是這樣」,令劇集展現出歷史厚重感及予人深邃感。
擔任《延禧》服裝造型的宋曉濤是香港人,她以廣東話稱劇集在服裝造型上亦秉持同一設計想法,透露早在看劇本時,已發現乾隆年間的宮延並非只有傳統印象中艷麗性的一面,也有其「清雅」一面。她以清代畫家冷枚的畫作為主要靈感,設計出一系列的「造型設計圖」、「製作圖」,以及策劃劇中劇服所需的布料以及繡花圖案等,「佢(冷枚)嘅風格係融和咗一啲西洋畫作嘅感覺」,宋曉濤指冷枚特別之處,是其畫作有西方油畫的感覺,故令觀眾一度以為那是「莫蘭迪色」,但她強調「用嘅係純中國嘅水墨畫風。」
《延禧》突破「鮮艷」前作?
作為《延禧》監制于正的老拍檔,宋曉濤以《宮》系列(《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為例,解釋劇組無心推翻于正前作「大紅大紫」的艷麗風格,「《宮》本身類別比較似清裝偶像劇,我哋想畀唔同感覺大家,所以用一啲咁跳脫嘅顏色」。但《延禧》想表達的,卻是一個帝王之家的平常生活,所以在服裝造型用色,不比前作鮮艷奪目,飾物、繡花圖案等均以「細」、「精緻」行先,「唔係滿頭珠翠,係好簡約嘅」。
欒賀鑫則指,劇組最初沒考慮過要在美術上「突破」前作,只是考慮到這是一齣「歷史正劇」,還是「清史劇」。若是前者,他更多追求在尊重歷史情況下,「把人物情感擺在一個環境裏,不奇怪就『ok』喇」,後者如《延禧》,相對沒那麼嚴肅時,便會在適合的歷史審美基礎上,加入現代人元素」。
欒賀鑫以劇中高貴妃的儲秀宮為例,稱她的儲秀宮添加了很多戲曲元素,但實際清宮歷史上是沒有這種場景,「高貴妃雖然外表艷麗華貴,但內心卻是一個枯爛到骨子裏的人……她只有換上戲服時,才是真正的自己」。為方便讓觀眾更易看出高貴妃台上台下有兩種樣貌,欒賀鑫將儲秀宮整體空間造到像一座氣派的戲曲舞台。
儲秀宮內有漸進式層層排列的「月洞門」屏風,讓坐於高位上的高貴妃,有半遮半掩卻隔而不斷的感覺,猶如霧裏看花,看不清哪個才是高貴妃真貌;宮殿整體用上墨綠、酒紅撞色,加上描金線的勾勒點綴,更顯高貴妃表面上的亮麗華貴;高貴妃在「月洞門」屏風前跳舞的場景,更是淒美動人。
匠人外援道具製作
「這部劇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們道具的製作人員增加了很多,然後為了還原清代一些傢俱和小道具的呈現,我們選擇仿製來製作完成。」欒賀鑫表示,希望《延禧》呈現一種「精緻」感,故除增添人手仿製古董傢俬外,多找了很多中國傳統工藝的匠人作外援。
劇中除了富察皇后頭上的「南京絨花」外,欒賀鑫指劇組為了還原乾隆皇帝宮燈,因而跑到河北景泰藍的一間工場專訂製景泰藍飾品,其間時間緊湊,令其印象深刻。
欒賀鑫與服裝造型宋曉濤早前到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出席《延禧攻略》美學解構分享會,會上透露了不少《延禧》前期工作的細節,原來由看劇本到開拍,整個美術團隊包括創作、道具、輔助與搭景等共300人,僅花了約3個月時間去製作,過程非常緊湊。談到箇中難處,宋曉濤表示:「古董方面比較難找,基本都係仿製,譬如點翠…做咗好多工序,令它產生古樸感覺。」幸出來的整體效果受到觀眾喜歡,並有興趣了解這些中國傳統工藝,令整個劇組成員都很開心。
場地提供: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