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星際雪茄」一周年 哈佛研究:生命乘搭天體跨銀河繁衍

撰文:吳嘉善 李祖宏
出版:更新:

「人類來自火星」是流傳甚廣的都市傳說,許多人都不會當真,但原來連科學家也支持這個說法,甚至認為地球生命可能來自另一個銀河系。人類發現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天體Oumuamua(「首使星」)一周年,哈佛大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生命可以從銀河系一端散播到另一端。

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韋雷克(Robert Weryk)於2017年10月19日發現人類史上首個星際天體,它的名字是Oumuamua(港譯「首使星」,內地譯「奧陌陌」,台譯「斥候星」、「黑麻麻」),在夏威夷語的意思是「首個來自遠方的使者」。

這是人類首次目睹來自其他星系的天體,當時它距離地球約2億公里,較月亮遠85倍。首使星的外型令科學家極為驚訝,它與太陽系呈圓形的星球完全不同,形狀細長,像一根雪茄,長度可能達400米,移動速度亦非常快,大約每小時15.6萬公里,不受太陽系重力控制。

被猜測外星人偵測飛船

地球人對來客非常好奇,有人猜測它其實是一艘飛船,載着外星人,或者是來勘探太陽系的。旨在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突破聆聽計劃」(Breakthrough Listen)就曾用電波望遠鏡監測首使星,試圖找出它是否在利用無線電與外星溝通,只是未有任何發現。

科學家表示,首使星讓他們相信還有無數類似的星際天體在太空漂浮,將生命從宇宙一端載到另一端。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科學家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銀河泛種論》(Galactic Panspermia)指出,細菌或能生存幾百萬年,而且能抵受太空的真空狀態,代表生命可以「長途旅行」,跨越銀河系散播繁衍。論文已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發表。

泛種論又稱「胚種論」和「宇宙撒種說」,早在公元前5世紀已有希臘哲學家提出這個假說,認為宇宙的每個角落都有微生物,這些生命無意中乘着宇宙塵、流星、彗星、小行星等天體到達地球散播繁衍,是地球生命的起源。

 

彗星還是小行星爭論不休

事實上,對於首使星到底是彗星還是小行星,科學家一直爭論不休。

彗星主要由冰雪和灰塵組成,接近大陽時,熱力會令某些物質揮發,氣體形成雲狀物包住彗星,稱為「彗髮」,而且塵埃和離子會留下像飛機雲般的尾跡,稱為「彗尾」,因此彗星俗稱「掃把星」。小行星的構成則是岩石、金屬和灰塵,可以把彗星和小行星分別想像為「冰山」和「山脈」。

 

初發現首使星的時候,天文學家根據它的飛行速度和軌跡,推測它是一顆彗星,但由於觀察不到彗髮與彗尾特徵,故把它重新定義為小行星。其後,科學家發現它的核心物質似乎是冰晶,符合彗星定義,只是由於長期曝露在宇宙射線下,表面形成了一層絕緣有機外殼,所以沒有出現彗髮和彗尾;此外,科學家還觀察到它神秘加速,最佳的解釋是太陽熱力令它排出氣體,因此歐洲太空總署又宣布首使星是顆彗星,但許多科學家並不同意,目前仍未能達致共識。

宇宙滿是生命 到處「交流」 

勒布(Abraham Loeb)是論文作者之一,他認為,太陽系的重力作用像一個「捕魚網」,每一刻都能捕捉幾千個星際天體,來自其他行星系的生命可能在這裏落地生根,意味着整個宇宙的生命都是有關聯的。

他指出,理論上生命可以從一個星系傳播到另一個星系,巨大的黑洞像彈弓般把星體高速發射出去,上面依附的微生物也跟着穿梭到遠方,「如果在星際這麼大的規模,泛種論也行得通的話,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應該幾乎全都有生命」。相對地,如果在大部份宜居的外星球發現生物標識,就會是支持星際泛種論的有力證據。

這項研究將改變我們對地球生命起源的猜想,本來的推測是,生命來自火星或太陽系其他星球,隨着隕石降落地球。現在科學家認為,地球萬物有可能甚至源於另一個星系。

不過,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特納(Ed Turner)認為,哈佛團隊過度詮釋,畢竟這是人類觀察到的第一個星際天體,「你無法從單一事件得出嚴謹的論證」。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