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頭福音】小強勢成脫髮救星 研究發現蟑螂再生力可應用於人體

撰文:李納德
出版:更新:

蟑螂,別名「小強」、「曱甴」,人見人怕面目可憎,但牠很可能是禿頭救星。近日,一位內地學者在學術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研究如何將蟑螂的再生力應用於人類醫學,探究「害蟲」變良藥的可能性。研究從美洲大蠊身上發現「轉化生長因子」,可有效令傷口癒合和再生,未來可將它應用於人體的創傷修復,例如治療口腔潰瘍、胃潰瘍、頭髮再生等。

研究發現,美洲大蠊的「轉化生長因子」,可有效令傷口癒合和再生,未來可將它應用於人體的創傷修復,例如治療口腔潰瘍、胃潰瘍、頭髮再生等。(影片截圖)

46歲的內地學者李勝研究昆蟲20多年,2006年從美國約翰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完成博士學位後回國,目前為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3月21日,他的團隊發表了論文《美洲大蠊發育可塑性的基因組與功能詮釋》,引發有關蟑螂再生能力應用於醫學的討論。

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勝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探討蟑螂應用於人類醫學的可能性。(影片截圖)

李勝主力研究的蟑螂是「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僅次於東亞飛蝗的物二大蟑螂品種,亦即亞洲常見的「小強」。李勝回想起自己剛回國時,廣東環境潮濕溫熱,非常適合蟑螂生長,「5、6月份上廁所時經常有美洲大蠊飛到身上來」,他覺得很討厭,而當時國內對此昆蟲的深入研究,便將解構美洲大蠊當成使命。

+3

研究團隊開設了一間20多平方米的「曱甴屋」養殖蟑螂,通過二代測序技術查看基因,發現美洲大蠊60%左右的基因組為重複序列,預測到21336個蛋白編基因。蟑螂的味覺感受器多達522個,其329個進化為能應對有毒食物的苦味受體,使牠們能識別毒物,更發現白蟻由蟑螂演化而來 。

李勝指,「牠能吃很多,攝食譜特別廣,有一個很長解毒系統,把毒性解掉。如果把牠的頭斬掉,他的身體還能活5、6天,如果把腿折掉,可能幾天就重新長出來,下次脫皮時長出新腿。」除了美洲大蠊的自我解毒能力,牠們的基因能調節蛻皮、變態和生長。在野外美洲大蠊要一年發育成蟲,但實驗室的條件下,牠們能加快成長,3個月就變成蟲。另外,蟑螂對病原微生物握有強大的天然免疫力,令牠們能在惡劣環境下生存。

而對為人熟悉的「斷肢再生」能力,是蟑螂體內的轉化生長因子的一種應用,使小強被踩一腳也有機會再生,將這種生長因子應用於人體,也會有良好的創傷修復效果。李勝認為,蟑螂在中國傳統是重要中藥,研究團隊會致力提高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治療作用。

目前已為傷口癒合和組織再生處方藥的「康復新液」,實際上是美洲大蠊的提取物。在未來,「打不死」蟑螂的再生力、修復力可能會應用於醫學,不但可治療口腔潰瘍、胃潰瘍,更有望令頭髮再生。網民看過研究後紛紛表示「快點成功吧」,更有人留言說:「看看教授的自己的頭髮,他也着急啊。」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