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連鎖咖啡店 Latte「縮水」最多三成 變相多收12元
美國加州的居民不滿大型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所售的鮮奶咖啡(Latte),實質容量不及官方聲稱,因而入稟索償。那麼,星巴克及香港另一大型連鎖咖啡店Pacific Coffee,咖啡有否「縮水」?記者測試發現,星巴克大杯鮮奶咖啡容量較官方聲稱的少了逾一成,即約兩安士。而Pacific Coffee的「縮水」比例更厲害,特大杯裝咖啡容量足足「縮水」三成,「奪走」了顧客六安士、約等於三口的「精神飲料」。以39元一杯的售價,變相多收了消費者11.7元。
兩名加州居民早前入稟,指控大型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所售的鮮奶咖啡(Latte)僅填至杯邊以下1/4吋(0.635cm),實際的咖啡分量比餐牌上所標示的少1/4,入稟索償500萬美元(約3878萬港元)。到底在香港,咖啡的容量是否如美國一樣,存在「縮水」?
星巴克紙杯容量「發水」 杯內咖啡「縮水」
記者在香港星巴克其中一間分店,購買了3種不同大小的熱鮮奶咖啡,包括中(tall)、大(grande)及特大(venti),價錢牌清楚列明官方容量分別為12安士(oz)、16安士、20安士。但實際容量又如何?
打開杯蓋,三杯鮮奶咖啡全非完全盛滿,莫非……?且慢,未盛滿不代表內裏「唔夠秤」,記者拿來三個空杯,再用量杯量度,發現紙杯都有「發水」,三款實際容量分別約14安士、18安士及22安士,比起飲品聲稱容量均多出約2安士,證明不須盛滿亦可「足料」。
星巴克大杯裝 縮水如「奪走」消費者4.6元
記者再以量杯量度咖啡的實際分量,發現若不計奶泡,售價34元的中杯鮮奶咖啡容量略少於官方聲稱的12安士;37元一杯的大杯鮮奶咖啡容量則約14安士,較官方聲稱的16安士少兩安士,即「縮水」約12.5%,按價錢比例計,等於近4.6元。40元一杯的特大杯鮮奶咖啡容量約略少於20安士,全部都較聲稱的容量為少。
由於大杯鮮奶咖啡實際容量,與聲稱容量差距較大,記者遂於同區另一間分店再購另一杯,分量竟比原本的那杯更少,容量少於14安士。
難道美國人「走泡」真的有其道理,有奶泡確令咖啡分量縮水?記者再落單,買了一杯沒有奶泡的中杯熱朱古力,容量足有13安士,比中杯鮮奶咖啡多出最少1安士。
記者以顧客身份,向兩間星巴克店舖職員查詢,他們都稱紙杯容量較聲稱容量「預大左」,又分別稱公司規定所有飲品距杯緣預留6毫米或1/4吋,以防滿瀉。其中一名職員指,飲品容量不會因為客人額外要求(例如加忌廉)而改變。而另一名職員則指,若果有客人投訴飲品未盛滿,會本着「顧客永遠是對的」原則,重新裝滿或「打奶泡打返滿」。
Pacific Coffee大杯裝變相「奪走」消費者11.7元
而本港另一間大型連鎖咖啡店Pacific Coffee,三種大小的咖啡並無列明容量。記者到其中一間分店查問,店員即場量度後,指標準(tall)、大(grande)及特大(alto)容量分別約為12安士、16安士及20安士。而記者量度紙杯容量結果則為分別為16安士、18安士及20安士。
而買來的三杯不同大小的咖啡,亦不是完全盛滿,每杯均與杯緣有少許距離。店員解釋不盛滿的做法為公司規定,以防打翻,尤其是避免熱飲溢出以燙傷顧客。
經量度後,發現三杯咖啡奶泡分量頗多,液體容量實質只得約10安士、13安士及14安士,而標準杯少了2安士、大杯少了3安士。而39元一杯的特大杯裝咖啡則足足少了6安士,即等於少了三分一杯咖啡,變相「奪走」消費者的11.7元。
星巴克:人手調製有機會差異
星巴克發言人回覆稱,由於飲品均是人手調製,有機會導致差異,加上不同的顧客對飲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容量很多時屬「協同成果」。發言人又稱顧客若對飲料感到不滿,店員很樂意為顧客重新製作一杯符合他們要求的飲品。
Pacific Coffee解釋防止飲品外瀉
Pacific Coffee發言人則回應指,其守則規定所有外賣杯飲品與杯緣需預留1厘米距離以防止飲品外瀉;堂飲杯則盡量做到填滿的效果。而公司每款咖啡飲品的分量都有一定指引,務求每家分店的出品皆符合一致的容量。
有奶泡的飲品會否分量較少?發言人稱不同款式的咖啡飲品都有相同分量的濃縮咖啡,主要分別是不同的牛奶與奶泡比例,其比例是咖啡飲品種類之分別,而奶泡於咖啡飲品中是重要的組合元素。
咖啡師Eddie表示,意式咖啡由濃縮咖啡、牛奶及奶泡沖調而成,因此奶泡應計算入咖啡容量之內,相信連鎖咖啡店亦有準則,知道將咖啡盛至哪個位置便有足夠分量。不過,他亦指鮮奶咖啡的奶泡若過多,例如佔總量的四分一,或反映職員「手勢一般」。至於「走泡」是否能令分量增多,他表示「可以咁理解」,不過好飲與否,則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