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物」14粒食得?醬漬荔枝蝽象蟲卵震驚全網 口感竟是這樣

撰文:田中貴
出版:更新:

被封為「大埔名物」的14粒荔枝蝽象蟲卵(臭屁蟲卵)令人望而生畏,不少人恨不得將之消滅。但台灣1名研究蟲食的男子在網上分享嘗試烹調荔枝蝽象蟲卵的過程,表示去年首次嘗試食用新鮮荔枝椿象卵,「發現它沒什麼味道」,於是決定改用類似醬漬鮭魚卵的煮法烹調,經過16個月醬漬後才記得食用,「味道吃起來就是醬油」,蟲卵口感偏硬到脆,結論是「荔枝椿象卵確實是很適合進行醬漬的食材」。

事件引來當地妹體報道,台灣學者提醒切勿亂食蟲卵,而台港網民則大感震驚,台灣網民笑言指「這是《迷宮飯》劇情吧?」、「這個需要推廣」、「還活着嗎?」,大量本港網民亦留言「以為係細過食嗰啲水果硬糖」、「打咗個冷震囉」。

李宗宸在網上分享「醬漬荔枝椿象卵」食譜和食用心得,網民深感。(facebook群組「台灣昆蟲食同好會」圖片)

試吃新鮮荔枝椿象卵稱無味

該名勇於品嚐荔枝蝽象蟲卵的台男李宗宸本身在中研院擔任生態研究人員,同時創立facebook群組「台灣昆蟲食同好會」,李早前在群組發文表示,去年發現曬在屋外的衣服被荔枝蝽象產卵,首次嘗試食用新鮮荔枝椿象卵,發覺沒有味道,反而覺得荔枝蝽象蟲卵「應該很適合採用醬漬鮭魚卵的作法來處理」。

蟲卵經過16個月醬漬

李宗宸分享去年4月食譜,取2個卵片加入醬油、清酒、糖等調味料,稍微密封置在雪櫃保存,直到再次想起其存在時已是今年8月,於是取出來品嚐,發覺就是醬油味,「蟲卵外殼雖然看起來有點萎縮,但口感其實就維持偏革質到脆」,認為荔枝蝽象蟲卵適合進行醬漬的,建議「將來可以減少醃漬時間、增加調味料的種類增加風味」。

許多台灣網民在帖文留言「醃漬太久了吧」、「看起來很像五彩球」、「沒有寄生蟲嗎?」。

李品嚐醬漬荔枝蝽象蟲卵。(facebook群組「台灣昆蟲食同好會」圖片)

強調無要求其他人跟風

李宗宸解釋一般和人有共通傳染疾病的動物通常是哺乳類動物或同為溫血動物的鳥類,昆蟲的風險反而相對較低,昆蟲和各種無脊椎動物若要作為病媒,大概要符合1項條件,例如會吃哺乳動物大便且會被哺乳動物吃掉、以哺乳動物血液維生,以及生活在淡水,寄生蟲可以自主游過去寄生,所以,蝸牛、淡水螺蝦蟹魚貝、食腐肉和糞便的甲蟲及蟑螂等、野生鳥禽畜肉絕對不能生吃。

事件引來當地媒體報道,李宗宸強調沒有要求大家跟風,只是提倡食蟲,其食用的蟑螂和荔枝蝽象蟲卵都是自行繁殖或採集,風險較低,但李亦承認食蟲有一定風險,同時希望民眾關注生態永續議題。

李認為「味道吃起來就是醬油」,蟲卵口感偏硬到脆,認為「荔枝椿象卵確實是很適合進行醬漬的食材」。(facebook群組「台灣昆蟲食同好會」圖片)

專家建議切勿亂吃蟲類

中興大學昆蟲系名譽教授唐立正則說,不少蟲類體內有毒,食用可能過敏,例如荔枝蝽象的毒素噴到人眼,會造成短暫失明,東南亞國家民眾食蟲時,會先用紹興酒逼出毒素,之後才會炸來食用,考慮到不同國情,加上台灣食物來源充足,建議台灣民眾切勿亂吃蟲類。

事件同樣震驚本港網民,留言指「食完後係咪1晚可以14次?係痾嘔呀!」、「好孩子不要學,這個只是玩玩而已」。

(綜合)

相關報道:大埔名物14粒!荔枝蝽象窗紗產卵 住戶1招彈走 網民︰滅門慘案

網上流傳1條影片,顯示有荔枝蝽象在住宅單位的窗紗產卵,雖然身處屋外,但住戶未有掉以輕心,即時施展「彈指神通」,先彈走荔枝蝽象,再逐批彈走蟲卵,最終完成清理。網民紛紛笑言「大埔名物咁就被你彈走晒」、「一家15口就咁被你用2隻手指滅門」、「好治癒呀」。

荔枝蝽象在窗紗向室外的一面產卵。(facebook群組「大埔 TAI PO」影片截圖)
+1

相關報道:港男收衫驚見14粒「青提」 網民:以為係香印 真身是大埔名物?

有港男早前在Facebook群組「北區之友 Friends of North District (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中發文及發相,他指自己居於粉嶺華心邨,上周傍晚6時收衫時,發現14粒臭蟲卵 ,他提醒街坊收衫時要多加留意。從樓主的相片可見,青色的14粒附在白色衣物上,排列成一串提子似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