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學生酒桌文化盛行 提前社會化應酬成負擔
撰文:慈美琳
出版:更新: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最近向460名大學生發放問卷,其中三成受訪者表示每星期聚會兩次以上,大學低年級學生狀況尤甚。所有受訪者中,近四成學生每月聚會社交花費超過生活費的30%,成為不少學生的嚴重負擔。
頻繁聚餐花銷大 平時「吃土」
湖南大學生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訪問時說,她因參加多個社團、組織,平時聚餐非常多,畢業季就更加誇張:「周末就不得空,趕場子似的。」
她坦言,有的聚會是開心的、必要的,但也不乏一些「實在太牽強」的聚會,比如社團中其他部門聚會時,自己的部門就要跟風。有時學長學姐還不給錢,「很煩啊」。
溫說,聚餐人均消費一般在5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但湊多了就是不小的開銷,平時她就要經常「吃土」。
問卷結果顯示,九成學生的聚會花費來自家庭,觥籌交錯間,貧富差距也顯現出來。有些學生家庭貧困,平時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靠兼職、獎學金,但面對諸多應酬,必然會感囊中羞澀。大學生陳雲鶴說,她平時賺的錢不僅要供自己,也要供鄉下的弟弟讀書,動輒一百元的聚會在她看來壓力不小,但同學間溝通感情的聚會她還是不願錯過。
為識人喝酒抽煙 硬著頭皮說官話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北京大學生趙毅自認不是社交積極分子,但在生活中,他還是選擇多參加聚會,且逢聚會便會喝酒抽煙,坦言要「多認識些人,刷資源」。
他認為,同學朋友間的聚會和大人的酒席都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為了交朋友,而「不喝酒就少了點趣味在裏面」。
河南大學生趙小北是一名頭銜眾多的學生幹部,日常更是少不了各種聚會,雖早已習慣如此氛圍,但他其實並不喜歡。他說,聚會上常有的開場白讓他頭痛,作為學生組織的發言人,他常要在老師在場時講話,「不喜歡也不會說官話,可是也只能硬著頭皮上,還要提前打草稿」。
近七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校園內的聚會受到拼酒等社會風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