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椎炎致劇痛 「木頭人」爸爸摟抱孩子甚艱難
「確診那一刻真的鬆一口氣,至少知道自己甚麼病,至少知道有藥可醫。」回想16年前確診強直性脊椎炎的情景,44歲的李國光依然歷歷在目,雖然延醫7年,卻慶幸自己這刻仍能靠雙腳走動。
他憶起往日病發時痛楚難耐,連抱抱兒子這簡單親子動作,也做不到,止痛藥幫助亦不大,近年出現新治療方法,病情才有望減慢惡化。
1993年,當時22歲的李國光與太太即將迎接他們首個小朋友,身體卻開始響起警號,「下背部、右盤骨的位置開始出現間竭性痛楚,起初只是痛一痛,後來疼痛頻率越來越密。」李國光一直以為運動時扭傷,7年來看過普通科醫生、脊醫、中醫,針灸,前後花費6位數字金錢。其後他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求診,照X光發現他的部份關節已黏在一起,證實患強直性脊椎炎。李國光笑說,雖然當時情況已屬嚴重,但至少知道自己患了甚麼病。
從未因患病請病假 1小時走10分鐘路程
患上強直性脊椎炎,最明顯病徵就是痛症,那是因為骨頭發炎、融合的結果。每次覆診,李國光都獲處方大量止痛藥,猶如嬰兒枕頭般大袋,「止痛藥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根本不想服用。」
止痛藥沒有根治問題,他的病情在3年間急速惡化,頸部愈來愈繃緊,肩、膊及頸部長期劇痛,頸部甚至不能左右轉動。他憶述,某日凌晨4時收工回家時,痛楚閃現,痛得全身不能郁動,結果10分鐘的路程要用上一小時才走完。病發時,他甚至不能與子女玩耍,也不能發生踫撞,或去抱他們,否則會痛得忍不住流淚。
疾病折騰了李國光,惟他因為「一家之主」之名堅持地撐住了,患病以來甚至沒有請過一天病假。任職銷售員的他,感謝太太一直相伴,參與各種交流會、講座、旅行等,雙方對加深認識病症,減少了憂慮。
2005年,李國光開始接受生物製劑注射療法,大大改善生活質素,現在只間中出現痛楚。他坦言,如果及早確診和病發初期使用生物製劑,或可及早穩定病情。現時李國光的頸部不能大幅度移動,但仍堅持與家人去游水,順道鍛鍊一下自己的肌肉。
全港約7萬患者 混淆病情致延醫
強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與免疫系統有關的風濕病,主要影響背部中間至下半部的關節,以及盤骨附近的骶髂關節。患者骶髂關節會出現發炎徵狀,脊椎之間的椎間盤有骨質增生,令骨骼融合,活動能力因而受限制,病情嚴重或會影響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出現虹膜炎、肺纖維化等併發症。
醫學界至今尚未找出強直性脊椎炎的病症成因,估計是有抗體攻擊自身免疫系統有關。全港約有7萬人口患此症,發病高峰期介乎25至35歲。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郭文亮指出,近年強直性脊椎炎有年輕化趨勢,不排除與市民認知增加、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
早有研究發現強直性脊椎炎與「HLA-B27」的抗原有關,超過98%患者帶此基因。他補充,如帶有HLA-B27基因,且有家族病史,患病風險會較一般人高2至5倍。強直性脊椎炎的病徵不明顯,痛症問題與一般運動造成的扭傷混淆。「運動造成的扭傷屬機械性,即使服止痛藥都會持續疼痛。若是強直性脊椎炎,服止痛藥後,翌日可以紓緩9成的痛楚。」
治療強直性脊椎炎,一般包括非類固醇止痛藥及生物製劑。至於非藥物治療,多做水上運動和物理治療,以及作息定時,能刺激腦部釋出安多酚,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放鬆筋腱。他建議市民,若出現以下病徵,盡快求醫:
服食止痛藥快速消去痛楚
持續不知明痛超過3個月
半夜睡夢中痛醒
晨僵
容易感到疲倦
消瘦
肌肉崩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