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新加坡大力填海造地 高爾夫球場一樣要「為國捐軀」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粉嶺高爾夫球場發展問題,近日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香港高爾夫球總會行政總裁賴以尊較早前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粉嶺高球場並非唯一選擇,亦非本港最後一幅地,「新加坡、澳門可以填海,香港都可以填海」,因此認為應以填海為先,不應發展高球場。
事實上,填海造地與發展高球場之間並無任何衝突,可以兩者並行,尤其是在香港土地供應緊張下,粉嶺高球場已是現存最佳的選擇。賴以尊提到的新加坡例子,其實正好可以解釋,政府只要有心應對房屋問題,更加應該收回高球場以惠及公眾。

新加坡現時不少土地也是填海而來。(路透社/資料圖片)

高球總會反對向粉嶺高球場「開刀」 賴以尊:非香港最後一幅地

星洲大刀闊斧填海 增逾兩成土地

新加坡立國之初,土地面積只有580平方公里,到2014年增加至718平方公里,多出23.1%。皆因建國總理李光耀為了容納更多人口,大刀闊斧進行填海。現時不少公共設施,以至政府所建的組屋,所用的地都是由填海得來,例如樟宜機場的大部分地方,過去都是海域。

當然新加坡的大規模填海也面對過不少爭議,例如多年來都被指破壞環境及海洋生態,鄰近的馬來西亞和印尼亦認為這威脅其領海權益,先後停止對該國出售填海所需的沙石。由於新加坡地勢較平坦,填海用的沙石往往需要外購,這嚴重影響其填海計劃。

可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新加坡政府多年來力排眾議填海造地,加上其以組屋為主導的房屋政策,促使現時8成以上人口得以在資助房屋安居。政府還期望至2030年,新加坡土地面積可增至300平方英里(約777平方公里)。

粉嶺高爾夫球場。(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政策分析】一文睇清 反對發展粉嶺高球場的5大謬論

用地開始不足 高球場成重點目標

不過,填海並不代表新加坡政府擱下其他土地選項不顧。由於填海對環境影響確實大,難度愈來愈高,加上人口繼續增長,當地近年亦開始面對用地不足問題。政府在2014年推出計劃,對其中9個高球場「開刀」,決定在其租約期滿後不再續約,或是更新地契縮減面積。這些新增出來的土地,約滿後會劃作住宅、公共或商業用途,合共佔地約236公頃。

例如2016年已結業的裕廊鄉村俱樂部(Jurong Country Club),將用作建高鐵總站。這個有18洞高球場的俱樂部,租約本來到2035年才到期,但由於新加坡政府要在當地建設以新隆高鐵(新加坡至吉隆坡)總站為中心的新發展區,這幅土地亦在2016年11月被政府提前收回。

至於佔地44公頃的岌巴俱樂部(Keppel Club)於2021年契約期滿後,將不獲更新,改為住宅用途。而回收高球場亦並非出於「仇富」,例如用作公眾球場的濱海灣高球場,在2024年7月租約到期時亦不會獲政府續約。一些獲得續約的球場,有的要削減佔地面積,有的則要改為開放作公眾球場,或向社會人士分享更多設施等等。因此,新加坡政府填海之餘,從來沒有忽視高球場的發展價值,反而他們深明「打少陣golf唔會死」的道理,在土地不足時或因應社會需要,收回高球場的土地用作發展。

東涌新市鎮填海工程早前正式動工。(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高球總會轟收回高球場如謀殺高爾夫球 尹兆堅倡境外覓地建高球場

分清緩急先後 發展高球場合情合理合法

固然,新加坡高球場共佔地約1450公頃,遠多於香港的688公頃,單是一個粉嶺高球場便達172公頃。但相比之下,香港的住屋問題嚴重得多:私樓房價遠超一般市民負擔水平、21萬人居於劏房、私樓租金負擔重、青年置業困難上流無望,嚴重破壞社會穩定。固然填海是土地選項之一,但高爾夫球場這種佔地極廣的運動,同樣應該暫時讓路。政府收回一處原本就是官地的高球場,合情合理亦合法。

眾所周知,新加坡政府行事一向果斷,《土地徵用法》就明確規定政府為國家建設考慮,有權徵用私人土地,並在任何地方徵地建設組屋。因此放諸香港,問題的核心仍是一樣,就是政府是否拿得出應有的魄力,收回一個大部分市民都難以使用的高球場興建房屋。這不是什麼「民粹」或是「仇富」問題,而是事有分輕重與緩急先後的問題。

賴以尊在訪問中提到,粉嶺高球場並不是只屬於會員,而是「屬於香港人的高爾夫球場」。既然他如此重視港人福祉,那相信也不難理解,房屋問題當前,粉嶺高球場其實可先用作全面發展,日後待政府填海覓地,盡可能覓地重置也不遲,反正待新填海土地自然沉降成實土也要相當時間,屆時球會大可在剛填海的新址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