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吸塵?港大、劍橋研究揭元朗天澤、天逸邨全港最窮污染最嚴重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曾表示,本港最受全球暖化影響的是居住劏房的市民,因劏房又熱又焗,言論令人關注本港環境不公問題。
香港大學最近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進行「港大劍橋清潔能源與環境研究平台」研究,將全港16個政府固定的空氣監測站,模擬細分11萬個虛擬站作分析。
結果顯示,貧困人口地區的社會剝奪指數越高,該區平均PM2.5污染物濃度就較高,揭示本港存在空氣污染引起的環境不公問題。當中以元朗天澤邨和部份天逸邨,是全港最污染、最貧窮的地區。
「港大劍橋清潔能源與環境研究平台」構建了一個格蘭傑因果模型,利用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的現有城市動態數據作為替代數據,為全香港提供細緻度達100米乘100米的精準空氣污染估計,將16個政府監測站,細分成11萬個虛擬站。這些替代數據包括空氣污染物濃度、車流信息、氣象數據和城市型態數據。
研究分析412個具有不同社會剝奪程度選區,透過社會剝奪指數量度,選取及結合4個反映社會經濟地位因素,包括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不流、非專業職位及非業主住戶。
結果發現社會剝奪指數越高的地區,其平均PM2.5污染物濃度也較高。研究人員指,研究反映香港有迫切需要建立更統一、以民為本、因地制宜及公平公正的環境政策。
全港具有最高PM2.5污染濃度及最高社會剝奪指數,以18區計算,按嚴重程度分布於元朗、觀塘、西貢、深水埗及黃大仙。研究又按區議會412選區作分析,發現元朗區的「逸澤」是全港最貧窮及最污染的地區,當中天恒邨及天耀邨的每月平均PM2.5達84微克/立方米;另觀塘區的「雙彩」、西貢區的「健善」、深水埗區的「富昌」和黃大仙區的「彩虹」,都屬各區最嚴重選區,平均PM2.5達68微克/立方米,濃度分別高於世衞標準近2.4倍及1.7倍。上述選區社會剝奪指數由1.4至1.8不等,可見基層承受較多空氣污染。
研究數據準確度達86%
港大劍橋清潔能源與環境研究平台總監李安國表示,惡劣空氣質素會損害個人健康,能引起如癌症、中風、𠱼喘或心臟病等疾病,故建議政府在污染嚴重且貧窮地區提供金錢補償,用作建立行人專用區、植樹等之用。
李安國指,目前各選區空氣污染情況會2小時更新一次,並會顯示PM2.5、PM10(可吸入懸浮粒子)、二氧化氮、臭氧及二氧化硫濃度,準確度平均達86%,預計一、兩年後可開放平台供市民參考,但研究數據尚未完善,例如欠缺高樓大廈分布數據,望政府能免費或低價開放有關數據。
他又指,下一階段會建立以大數據為本智能及個人化空氣污染監測和健康管理,預計5年後市民可透過手機程式,預測各選區空氣污染程度、提供個人化路徑建議,計算行走不同路線會吸入的空氣污染物濃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