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廢紙圍城】停收廢紙在即 揭穿廢物處理的鴕鳥政策
內地整頓回收再造業,影響24種廢料的進口(俗稱「廿四味」),而向內地大量出口廢紙的香港,回收商將在周五(9月15日)起停收。其實今次事件反映香港在廢物處理上的死結:垃圾分類困難、回收廢料欠出路、堆填區又逼爆在即,只是政府以至不少社會人士一直不願意認真面對。但這一劑苦澀難咽的「廿四味」當前,香港還可以扮鴕鳥幾耐?
內地限廢料進口 禁令勢續加辣
對於內地停收廢紙,香港政府新聞稿曾引述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這次事件主要涉及短期配額問題,與內地個多月前宣布收緊回收物料進口標準並無直接關係。」只不過,這真是一個「短期配額」的問題咁簡單?因為國務院已在今年7月發出文件,決定在今年年底前,禁止進口生活垃圾,而未經分揀的廢紙將在禁制範圍之內。過往本港輸往內地的廢紙,不少都未經分類,紙皮、報紙、雜誌紙甚至污糟邋遢的生活廢物往往「撈埋一堆」,因此在禁令之下首當其衝。
或者有人會問,如果香港做好分類,把這些廢料分揀處理好,不就可以繼續運往內地了嗎?其實上述的國務院文件還有更「辣」的條款,今年底只是第一關口,而下一關口將在2019年底,屆時內地將逐步停止進口可由內地資源替代的固體廢物,意味在不久的將來,內地回收業所採用的原材料,將會是內地優先,香港要向內地出口廢料,門檻只會愈來愈高、限制愈來愈多。尤其是一些從外國進口廢料再賣往內地的貿易商,更加難以經營下去。
內地落閘拒收 垃圾更欠出路
過往內地物資缺乏,為了優先照顧經濟發展,對於進口各類資源「有殺錯冇放過」,中門大開吸納大量外來低質廢料,變相付錢給人家處理人家的垃圾。但隨着內地污染問題日益惡化,而且內地本身亦面對垃圾圍城的難題,例如北京市每天產生的垃圾便達到二萬幾噸。內地向外來垃圾「落閘」已經講了好幾年,問題是香港政府花了幾大努力處理這件事?
只不過,做事後孔明也於事無補,「廿四味」禁令之下,香港勢將面對日益嚴峻的垃圾圍城困局。現時坊間較多討論的解決方法,不外乎源頭減廢和加強回收兩方面。從源頭減廢來說,本港的人均垃圾棄置量約為每天1.39公斤,較台北、新加坡等都要高,減廢固然有必要,但現代大都市的生活難免會產生垃圾,減廢再成功也不可能做到零垃圾。而且在香港的現實環境下,不少家庭的居住空間都相當擠逼,要仿效外國要求每個家庭都將垃圾仔細分類、堆放,再分不同日子回收,似乎也是強人所難。
延伸閱讀:一項禁令打亂中港廢紙回收業 除了環保亦令這行業受惠
回收分類皆難 焚化設施不足
至於有人提出要提高廢物回收再造比率,避免廢物被送往堆填,然而一個根本的問題是,回收再造的產品出路又在哪裏?香港已沒有多少製造業或農業,現實上用不了多少再造紙品、再造膠料、再造金屬、廚餘堆肥等等,過往亦曾出現過環保再造磚供過於求的情況。假如回收再造的結果,只是製造出一些沒有需求的產品,其實又是另一種浪費而已。
由此可見,香港現時面對的困局,是無論垃圾減廢和回收再造,在現實上都有相當大的掣肘,根本是說易行難,而最「終極」的方式,可能只有焚化一途。雖然政府提出的石鼓洲焚化爐計劃在爭議聲中通過,但是其處理量只有每天三千噸,相比香港現時已每日製造近萬五噸垃圾,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延伸閱讀:【廢紙圍城】回收業內地公司或違規 石鼓洲焚化爐延至2024年落成
不想垃圾圍城 香港要有抉擇
可能有支持環保的人士會質疑,焚化垃圾會造成更多污染,只是飲鴆止渴。但當不少對環保要求出名「腌尖」的歐洲國家,例如瑞典、丹麥、瑞士等等,都選擇以先進的焚化方式作為處理垃圾的主要手段,並透過焚化垃圾生產較廉價電力,惠及民眾,如此看來,香港興建更多焚化設施真是一個碰不得的議題?
最理想的,當然是有魔法把所有垃圾都從香港變走,但現實是垃圾不會憑空消失,加上內地逐步禁收外來廢料,就算香港加強減廢和回收,垃圾問題仍然只會變得愈來愈嚴重,繼續當鴕鳥的結果就是垃圾圍城。香港要繼續高談減廢回收、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堆填垃圾、還是增建焚化爐,怎樣的垃圾處理組合,才更加適合香港的實際環境?香港不能再當鴕鳥,是時候作出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