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Linkedln高管高國堂談人才戰 港新亦敵亦友:如拿度、費達拿

撰文:蕭輝浩 盧勁揚
出版:更新:

「搶人才」成為近期香港最熱門的社會議題,特別是如何與新加坡競爭吸引人才來港。Linkedln人才與學習方案亞洲區主管高國堂(Frank Koo)接受《香港01》視象訪問時認為,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之間的關係,與網球名將費達拿和拿度相似,兩地同屬亞洲關鍵城市,既是競爭對手亦互相尊重,認為重要是兩地能吸引更多頂尖人才前往亞太區。他分析指,經歷新冠疫情後加速各行業數碼化,僱主對僱員數碼技能要求提升,導致職場出現人才錯配,認為透過引入科技輔助將有助解決問題。

Linkedln人才與學習方案亞洲區主管高國堂(Frank Koo)。(受訪者提供)

香港新加坡同屬亞洲關鍵城市

現時於Linkedln新加坡辦事處工作的高國堂,早前透過視象形式出席薯片叔叔共創社舉辦的全球教育科技峰會,分享亞洲人才發展需要與趨勢,特別是教育科技如何協助解決人才荒、以及如何利用科技協助求職招聘。

對於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人才爭奪戰,高國堂認為港新兩地的關係猶如網球傳奇球手拿度和費達拿,兩人早就是老對手,在網球場上競爭激烈,對戰時毫無保留地以實力爭勝,但同時亦互相尊重和學習,甚至在退役戰中組成雙打組合共同合作。他認為新港兩地同樣是亞太區關鍵城市,同樣具備健全的法律制度及一流的商業體制等吸引頂尖人才之處,兩地可吸引更多頂尖人才前往亞太區工作及發展。

高國堂將香港及新加坡兩個城市比喻為網球傳奇球手拿度和費達拿,一對老對手既是互相競爭,但同樣可以互相合作。(資料圖片)

香港目前已放寬防疫政策至「0+3」,但入境檢疫措施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嚴謹,不少評論認為有關政策會令香港在人才戰方面落後於人,令不少人才轉往防疫措施較寬鬆的新加坡。高國堂表示,香港正逐步放寬出入境限制,相信回復正常只是時間問題,認為香港對全球頂尖人才仍然有吸引力,當日後完全開關,人才便會重回香港。

被問及對香港搶人才方面有何建議時,高國堂表示可以先退一步,從宣傳手法入手。他以新加坡為例,政府在推出新的人才政策之後,都會運用平台分享資訊,吸引全球精英注意。因此,他建議香港政府在推出措施之餘,更應該思考如何使用不同平台宣傳,擴大措施效用及吸引各方注意。

訪問於香港公布《施政報告》前進行,當談及香港政府可怎樣吸引全球精英來港時,高國堂稱可以參考外地經驗,關鍵在於如何讓頂尖人才了解人才措施。他以新加坡政府為例,當地政府會在Linkedln分享政策吸引全球人才注意,而當地企業也會發文分享,情況與企業分享工作情況建立「僱主品牌」相似,重點是讓更多人接觸和了解當地人才政策。

環球請人難 兩大挑戰成最大難關

事實上,現時全球各地均面對人才荒。高國堂分析指,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和工種均數碼化,對員工相關技能要求提升,令員工重新學習需時,導致人才錯配。僱員方面,他們一方面要學習新技能適應轉變,疫症亦令僱員對工作的態度亦有所改變,比以往看重工作的意義和任務的原因,期望工作文化較開放。

有不少僱主都表示,近期明顯出現請人難的問題。(Gettyimages)

高國堂認為,現時不少企業正重塑公司工作文化,不再強調「老闆永遠是對的」,而人才錯配問題,解決關鍵在於數碼轉型。疫情下網上學習成為主流,增值進修亦都一樣,特別是疫情嚴重期間人們無法外出,於是改為網上學習並成為習慣。他舉例,以往若員工使用Excel有難題,公司可能安排3個月後為員工舉辦為期3日的工作坊。不過,實際上員工可能只需學習某項功能,現時透過網上學習只需花10至15分鐘,透過「一口式課程」就能學習相關技能完成工作。

現時坊間出現不少「微學歷」培訓、「一口式課程」,到底這些課程是否具認受性?高國堂分析,終身學習絕對是大勢所趨,這類非傳統微型課程有助僱員迅速學習新技能應付工作需要。例如一名客戶服務主任擁有相關工作經驗後,就可以透過取得微學歷證明自己。

LinkedIn以技能配對空缺與人才

除了利用教育科技協助培訓人才,高國堂認為無論僱主或僱員也可利用科技求職或招聘。他以LinkedIn為例,指出用家除可以在平台上尋找工作之外,其實也可能會有工作「送上門」,因為平台上的僱主有45%會根據用家檔案顯示的技能、學歷、與他人的聯繫等尋找員工;用家提供的資料愈多,配對就可以更加準確。因此用家在LinkedIn上分享及發文,展示自己的長處十分重要。

LinkedIn用家應該要多分享及發文,以展示自己的長處。(GettyImages/資料圖片)

另外,不少求職者於LinkedIn上瀏覽工作資訊時,都會希望了解公司背景、工作文化、為公司工作的意義以及潛在上司等,因此他建議公司需建立僱主品牌,例如公司刊登招聘廣告時,應於廣告中加入公司相關網頁連結,讓應徵者事先了解更多相關資料,認為職位適合後才求職,減少不適合的求職信,對公司亦有好處。他同時提到僱主在LinkedIn上尋找員工時,都會留意到一些「被動候選人(Passive Candidate)」,他們通常不會如主動求職者同時應徵多份工作,故獲取錄時較大機會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