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再談火星殖民 最強火箭Starship準備就緒?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上周在一場發布會上,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相隔兩年,再次交待公司研發中的「星艦」(Starship)火箭最新狀況。除了以此實現馬斯克移居火星保存人類文明的夢想以外,這支火箭在商業和自然科學上將如何顛覆太空發射現況?Starship要順利升空又尚欠什麼?

上周五(2月11日),SpaceX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發射基地Starbase,矗立了高120米的Starship火箭,反光的不鏽鋼製銀色外殼映襯着夜空。公司創辦人馬斯克說:「很難相信它是真實的,除非……它真的就在那裏。」在這個「佈景」前,他時隔兩年再次就Starship設計、發展和測試,交待最新進度。

馬斯克(Elon Musk)預計,Starship本年內可首次發射至軌道測試。(美聯社)

往火星的挪亞方舟

Starship是SpaceX為了未來載人前往深空探索而研發的下一代大型火箭。它由上方是同樣稱為Starship的太空船,與下方裝有約30個Raptors引擎的推進器Super Heavy組成。建成後它將是史上最大型的火箭,可運載多達100公噸物件及100名乘客至低地球軌道,而且整支火箭設計為可完整重用,以降低成本。重返地球的Starship應可自行以引擎垂直着陸;馬斯克稱之為「筷子」的巨型機械臂會捕捉回收分離後的Super Heavy。

過去幾年,Starship上半部進行過幾次試驗,經歷多次爆炸收場後,去年5月終於成功着陸。去年9月,SpaceX取得美國太空總署(NASA)29億美元合同,預計在2025年「阿提米絲」(Artemis)任務中載人重返月球。然而,前往火星才是SpaceX開發Starship的目標。

對於有留意SpaceX消息的人,是次發布會沒有多少新意,內容馬斯克過去基本上都有談論過。他過去已多次聲稱,未來人類可利用Starship來運載人和物資,在火星建自給自足的居住地,甚至將之形容為「未來的挪亞方舟」。

上周馬斯克重提這種後備方案論:「為什麼生命需要能在多行星中存活?我認為這對於生命本身的未來非常重要。地球上總有可能出錯。我天生是個樂觀主義者,所以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不過也不是零。最終太陽會膨脹並摧毀所有生命。所以我們有必要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地球四十五億年歷史上第一次有這種可能。我們需要抓緊機會儘快實現。坦白說,人類文明現在看來有點脆弱。」

比較新的資訊主要在於Starship一些技術細節或目標。例如在快速重用火箭上,SpaceX說目標是上半截的Starship可以做到每6至8小時重新發射一次;至於下方的第一節推進器,馬斯克預計應可更加頻密,它的飛行時間大約只有6分鐘,地面補充燃料約需30分鐘,所以每一小時就應可再用。馬斯克也介紹了第二代Raptor引擎的表現,推進力由185噸提升至230噸,建造成本卻減半。

此外,馬斯克還「預告」Starship即將首次進入軌道測試。據SpaceX去年5月提交文件,這測試將需時90分鐘,環繞地球飛行後,Starship會降落在夏威夷對開水域。目前SpaceX還在等待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審議從Starbase升空的環評報告。馬斯克聲稱:「我們從一些粗略的迹象估計,應該在3月得到批准。」然後,兩個月後可正式發射。

科學家預計,Starship將可開啟更多科研的可能性。圖為國際科學家組織「概念探索研究」(Conex)設計來觀測海王星的儀器,希望未來利用Spaceship來運載。(Conex)

再度顛覆太空探索

在考慮人類未來存亡之前,Starship若成功面世,也足以為未來太空探索帶來巨變。在太空經濟方面,自從SpaceX成功研究出可部份重用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首次真正大幅降低了火箭發射成本,它已經重塑了一次太空產業佈局。這降低了太空任務的門檻,也造就了私人太空衛星市場冒起,將太空從國家主導領進商業化時代。

若能製成完全可重用的Starship火箭,未來應可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現時獵鷹9號每次發射成本約6,200萬美元,馬斯克會上聲稱Starship應可降至每次1,000萬美元以下。去年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也有類似大膽預測,發射成本將可從現時獵鷹9號的每公斤約5,000美元,到Starship時降至每公斤1,000、甚至500美元以下。

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去年估計,這將會為太空帶來另一個商業時代:「這個技術進展有可能改變投資者對於太空行業的預期……就如一位客戶所言,『未有Starship之前的太空,就像未有Google之前的互聯網』。」

在自然科學方面,容量和負載大幅增加的Starship,有望開啟更多、更新的太空探索可能,已經令一些科學家為之雀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太空科學實驗室任務操作總監Abhi Tripathi解釋,現在的火箭規格下,科研儀器的體積和能力極度受限:「當這些限制得以放寬,加上可快速重用的載具降低發射成本,Starship確實擴大了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設計新任務的空間。」

最直接的是,Starship可以運載更多或更大型的儀器升空。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Jennifer Heldmann舉例,將來可以整個鑽探平台運到太空,鑽挖地底一公里深處。她說以前這種想法有點瘋狂,但有了Starship就可以做到。這將可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研究月球或火星內部,或採探水冰之類有用資源。

Starship也可用來發射更大型的太空望遠鏡。例如早前發射、取代哈勃望遠鏡的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需要多番摺疊才能放進火箭發射,到太空再打開,打開過程複雜而易出意外。雖然韋伯最終順利運作,但未來利用Starship運載或許可以減少這類風險。NASA已在考慮,仍在研究中的大型太空望遠鏡LUVOIR,未來可能要用Starship運載。

此外,更大的容量也意味着可以從太空帶回更多採集自不同地方的樣本,有助科學家更深入了解外星物質。Heldmann說這可以解開很多謎團,例如月球的火山歷史,或火星上的生命和天體生物學問題。

有些科學家希望借助Starship,把儀器送到更遠的地方展開研究。例如,海王星至今只有1989年NASA航行者2號(Voyager 2)太空船探訪過一次。國際科學家組織「概念探索研究」(Conex)正研究一個名為Arcanum的太空船,配備多種儀器可觀測和着陸研究海王星及其衛星海衛一(Triton)。惟它重達21公噸,沒有現有火箭能運載,或可靠Starship解決。

還有些更加妙想天開的想法。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學家Philip Lubin估算,一艘夠大的火箭,例如Starship,可以裝載足夠數量炸藥,擊碎大至10公里闊的小行星,避免它們撞向地球。

這樣看來,Starship面世後將有望開啟另一個太空科研新時代。Tripathi估計:「我肯定有些非常聰明的人,已經在思考利用Starship運載到太空執行的任務。」當中的可能性,或許就如馬斯克所說:「飛機剛出現的時候被當成玩具。萊特兄弟剛起飛時,大多數人還在騎馬,沒想到會有數以萬計飛機飛到世界每一個角落。目前我們無法想像Starship所有應用的可能。」

雖然Starship將是史上最強大火箭,但有科學家提醒,人類殖民火星仍需要更多科技突破。圖為SpaceX描繪以Starship在太空建立自給自足基地的概念圖。(SpaceX)

問題非常接近解決

然而,Starship可否或何時面世,還有挑戰需要克服。在火箭技術上,Starship仍未準備好。例如馬斯克也承認,SpaceX還未能證明Starship可以具備他們所訂立的重用能力。在發布會上馬斯克也透露,Raptor引擎產生的熱力問題還未解決:「我們唯一留意到的問題是燃燒室會熔化。這應該是最後剩下的挑戰,而我們已經非常接近解決這個問題。」

Starship何時能夠發射至軌道測試也仍有變數。雖然馬斯克聲稱3月應可獲政府批准,但坦言他們「對於FAA的情況沒有太多了解」。當局正在審議的是,SpaceX在Starbase發射Starship上太空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因為該處附近是瀕臨滅絕動物棲息的自然保護區。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解釋選址Starbase的原因。綜合考慮發射場周遭需要有足夠的無人居住區域、可否快速疏散人群、以及太空船適合發射進入太空的角度,Starship發射點只有兩個選擇,其一是Starbase,另一是SpaceX位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的發射場。由於SpaceX在後者現時已經有大量發射任務,在Starbase發射Starship的話,這些發射活動和Starship試驗將不會互相干擾。

最初SpaceX以開發和發射獵鷹9號火箭為目的,在2014年通過了該處的環境評估。惟計劃有變,隨着開發Starship,SpaceX在該處增建了天然氣廠、太陽能發電廠、停車場、興建更多負載處理設施,也需要進行更多試射,有可能增加爆炸風險,產生的碎片和衝擊波對周遭環境的影響,令政府需要重新評估。

在Starbase所在的布朗斯維爾市(Brownsville),對於SpaceX進駐反應不一,有人擔心環境遭破壞,也有人認為可帶來新的工作機會。FAA去年就Starbase試飛諮詢公眾,收到多達18,000份意見,評估預計延後至本月28日才有結果。在審批完成前,FAA限制Starship可進行亞軌道發射試驗,惟不得離地面超過30公里。由此看來,SpaceX上周舉行這個內容沒有太多新意的發布會,目的和時機似乎也有所計算。馬斯克補充,若無法從Starbase發射,SpaceX仍可以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為後備選擇。若移師該處,他聲稱最壞情況下Starship發射需要延後八個月。

也有科學家對Starship可以開啟的太空探索能力維持謹慎。NASA前署長Sean O’Keefe指出,雖然Starship尺寸龐大而且有其技術進步之處,但所依賴的化學推進系統,與1961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時乘坐的火箭無異。他認為前往探索火星將需要更多科技進展:「火星距離我們6,500萬英里(1.05億公里)。要『縮減』這段距離,只有增加太空推進(space propulsion)才可,但現在沒有,我們未有辦法實現,這地球上仍未有人知道如何做到。另一樣我們欠缺的是足以保護人類生命的輻射屏蔽方法。若維持現狀,我們將無法承受如此大量輻射。對於任何人想要在月球以外實現任何目標,現階段都要受制於這兩個基本局限。」

還有一些太空業者提醒,SpaceX要考慮Starship的營利能力。太空業分析公司Bryce Tech行政總裁Carissa Christensen說,SpaceX需要提高發射次數來回本,但未必能找到足夠客戶填滿其龐大的負載量:「Starship載荷能力巨大,但這樣大的火箭現在沒有那麼多商業用途。」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天體物理學家也同意,至少在短期內,商業衛星市場未必完全用得着Starship的容量:「現在根本還未有這種需要大量發射大型物件的市場需求。」事實上,SpaceX現有另一大型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雖然可載貨多達64噸,但自2018年首次發射後,只升空過兩次。

Starship何時或可否兌現承諾,只能夠靠馬斯克來證明。過去他確實以實際成果來回應質疑和批評。2016年他首次談論要研發這種火箭前往火星,發表這偉論前一個月,獵鷹9號火箭在當年第二次爆炸,SpaceX也未嘗重用火箭。現在,本月初獵鷹9號創下了史上最多次連續成功發射火前的紀綠;SpaceX也證明了可以為NASA提供可靠的載人太空運輸。而且相比五年前,今天SpaceX有更多財力,Starship也正在實際建造測試而非流於空談。Starship現時似乎未準備就緒,但馬斯克依舊信心滿滿:「過程或許有點顛簸,但Starship終會實現。」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