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器官捐贈爭議 官員議員寧作「北風」不作「太陽」?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立法會大會昨日(5月23日)辯論並全票通過「落實與內地的器官移植合作」無約束力議員議案。期間官員和議員都將矛頭指向近日不尋常的取消器官捐贈的申請人數,批評他們「可恥冷血」、「反中亂港」,激起兩地矛盾。煽動市民惡意取消登記固然不合法、不合理,但也不能排除確實有部分市民仍對內地的器官捐贈分配機制和移植醫療水平抱有疑慮。治港者們除了把「取消捐贈」政治化,更加應該致力進行解說,釋除公眾疑慮。《香港01》就此專訪熟悉內地醫療的香港公共衛生專家明偉傑,向讀者講解內地器官移植發展狀況,並為跨境器官移植提出可行建議。

立法會議員議案政策分析系列

近日社會上掀起對跨境器官移植合作的爭議。(視覺中國圖片)

政客情緒表態
無助政策遊說

自去年12月女嬰芷希成功接受內地心臟器官移植以來,香港政府積極推進跨境器官移植的合作機制。但醫務衛生局於周一(5月22日)揭發,在近月急增的取消器官捐贈的5785宗申請個案之中,逾半(2905宗)個案屬從未登記或是重複取消的無效申請,而2月單月的無效取消登記率更高達74%。當局質疑有人意圖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的行政負擔,翌日特首李家超強烈譴責有人「破壞系統」,並要求警方介入調查。

兩日後(5月25日)的立法會大會,剛好辯論由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發起的「落實與內地的器官移植合作」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盡快與內地合作,落實跨境器官移植事宜。議事廳遂成了官員和議員的輿論場。醫衛局局長盧寵茂在開場和總結發言時多次批評有人別有用心地造謠作假,抹黑國家器官移植發展,意圖製造矛盾。保險界陳健波、法律界林新強、民建聯葛珮帆、新民黨李梓敬等議員也痛斥煽動他人取消捐贈器官是損人不利己、可恥冷血,更形容他們有組織、有預謀地激起兩地矛盾,是「反中亂港」。

官員議員群起攻之,似乎把所有取消器官捐贈人士都當成「反中亂港」份子。煽動市民惡意取消登記固然不合法、不合理,但也不能排除確實有部分市民仍對內地的器官捐贈分配機制和移植醫療水平抱有疑慮;可是,除了林哲玄和盧寵茂曾經嘗試引經據典解釋內地的器官移植制度和發展狀況之外,其他治港者們的表態,似乎流於情緒,無助政策遊說。翻查網上討論留言,不難發現部分網民較為關注器官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並以「捐器官給內地有錢人和高官」和「捐贈器官會用作買賣」等說法表達對跨境器官移植合作機制的不信任。這明顯是對內地器官移植發展情況不太了解所致。

林哲玄議員發起的「落實與內地的器官移植合作」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盡快與內地合作,落實跨境器官移植事宜。(資料圖片)

法規不斷完善
機制相當成熟

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明偉傑,熟悉內地醫療的發展現況。他在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到,國務院於2007年頒布第一部器官移植法《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在往後的16年間不斷完善相關法則,至今已經形成一套有法律基礎、組織和分配系統的器官移植機制。他以2011年開始運行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和國家在2013年出台的《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文件解釋,前者確保器官根據所有捐贈者和受贈者的資料科學地分配;後者要求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國家衛健委的領導下,設立多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專責地區的捐獻器官獲取工作,又有協調員隊伍負責和監督器官的識別、評估、維護、轉運。而自2015年起,內地政府停止獲取死刑犯器官,市民自願捐贈是器官移植是唯一合法來源。

層層法規和機制,確保器官來源合法,並公平、公正地分配,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在系統外擅自分配和買賣器官。明偉傑補充道,「分配系統載有詳細的捐贈者和受贈者的資料,一旦出現器官買賣和私自分配的情況,會移交相關機構和部門查處追究。」他形容,如今國家的器官移植運作機制相當成熟,如2016年頒佈的《關於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通知》,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民航局、鐵路總公司等建立起一套器官轉運綠色通道,協助捐贈器官在不同省市之間快速、有序運轉。

根據中國人體器官捐贈管理中心的統計數字,截至今年5月底,國內累計登記的器官捐贈志願人數和實體捐獻數量,多達625萬人和4.5萬人。對比之下,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僅有35.7萬人。明偉傑認為,在國內龐大的捐贈人數之上,假如將香港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本港的輪候器官病人有更大機會匹配到合適的器官,得以延續生命。

盧寵茂於今年3月到訪北京,與中國器官移植基金會副理事長等負責人會面,了解國內的器官移植發展現況,探討建立恒常器官移植協作機制。(政府新聞處)

納入成數更高
三招釋除疑慮

不過,明偉傑亦明白,部分市民對於跨境器官移植合作機制存在擔憂,建議政府循三方面工作,釋除公眾疑慮。

從制度上,醫衛局推行的合作機制,沿用兩地已有的登記名冊及分配系統,並在此之上設立第二層分配機制——兩地器官憂先在當地匹配,發現沒有合適的輪候病人以後,再啟動跨境的器官互助,但部分市民仍有不少擔憂。明偉傑建議,政府可以提高捐贈器官的透明度,「現時器官捐贈採取的匿名制,確實能夠避免器官買賣和權貴交易等不法行為。但如果容許捐贈者或其家屬與受贈者在器官移植的五年或十年後見面、互相認識,更能夠彰顯人類生命的可貴,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反而能夠促進器官捐贈。」

捐贈器官始終是自願行為,要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捐贈者的同意和知情是必不可少的。明偉傑表示:「是否可以在器官捐贈卡上增加捐贈地區的意願選項?是否願意捐贈器官在本港、全國或者全球使用?因為器官互助不僅可以與國家合作,未來亦有可能與亞洲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器官互助,甚至加入到全球的分配系統之中。對輪候病人來說,有更大的移植可能性。 」

此外,政府同樣需要做好公眾教育。明偉傑認為,現時市民參與器官捐贈純粹出於善心,但香港始終是華人社會,「留全屍」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根深蒂固,需要更多的宣傳和教育,令市民認識到器官捐贈的價值和意義。

明偉傑認為政府可以循機制的透明度、捐贈卡和公眾教育三方面,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釋除公眾疑慮。

「北風與太陽」
誰更令人信服

香港回歸祖國即將邁向26年周年,但基於各種原因,部份市民對國家發展仍然不太認識,甚或存在一些誤解和偏見,所以也更容易被別有用心人士煽動而誤入法網。然而,特區政府與其動輒「又拉、又鎖、又查」,把市民當成「反中亂港」份子,是否也應該深切反省,到底應該如何才能增進他們對國家現況的了解?又應該怎樣才能真正完善跨境器官捐贈移植合作機制,令更多市民幫助同胞,亦令有多需要市民得到國家幫助?

選委界議員謝偉俊在是次議案辯論中,提到《伊索寓言》中「北風與太陽」的故事。

有一次,北風和太陽正在爭論誰比較有本事。他們正好看到有個人走過,那個人穿着一件斗篷。他們就說了,誰可以讓那個人脫掉那件斗篷,就算誰比較有本事。於是,北風就拼命地吹。怎料,他吹得越厲害,那個人就越是用斗篷包緊自己。最後,北風沒辦法,只好放棄。接着,太陽出來曬了一下,那個人就立刻把斗篷脫掉了。於是,北風只好認輸了。故事寓指,與其全力控制對方,不如放手使對方心悅誠服。

謝偉俊藉此故事隱喻,部分官員和議員過激的批評行為——單靠狂風只會適得其反,何不以太陽的溫熱,讓市民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