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搶人才可先放眼星深
由反修例運動到疫下的入境隔離和社交距離措施,不少專業人才和外派員工離港,外地人對來港亦感卻步。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連番高喊香港要搶人才,尤其是創新、醫療及高端科技範疇,同時要培育本地人才,並表示會在《施政報告》交代新方案。但世界各地也在搶人才而且條件優厚,香港如何與之較勁?人家的方案又有何可參考之處?
香港要補回近年流失的人才,較多提及的是從事金融、醫療和教育行業。例如聘請近千人的金管局去年流失7%人手,證監會和保監會分別為12%及16%,流失率較對上一年嚴重。另外,政府針對重點產業發展亦制訂了「香港人才清單」,13項專業包括一些對應金融科技、創科、創意產業和表演藝術、商業爭議解決和資產管理等香港積極拓展的行業,亦包括較少人留意的海事和環保行業。
人才來了又走 落腳香港比例低
而要填補本地人才空缺、補足本地經濟需要,引入人才不但較快,中長期亦有助培訓本地新血。惟令人憂心的是,香港對世界各地的吸引力不如以往。觀乎幾項人才入境計劃,大部分的申請數字在2020年起萎縮,獲批人數也隨之下降。針對非內地人才和專業人士的一般就業政策,2019年有41,289人獲批簽證,急跌至今年頭半年只有5,701人。
唯一呈上升趨勢的是優才計劃,基於配額在2020年起調升,實際獲批宗數在去年升至2,004人,今年首半年亦有1,147人,主要來自金融及資訊科技兩個行業。不過,近九成的獲批人士來自內地,海外申請人只佔少數,欠缺多元背景。
再者,已引進的人才亦不覺得香港是個值得長居的地方,他們就好像維港的海水般流進又流出。據立法會文件,幾個人才入境計劃下取得居留權的人數比例,在2019年只佔七年前來港者不足兩成。
各地熱搶人才 莫奢望復常後人才回流
良禽擇木而棲,人才也一樣,向能幫助自己和家人事業生活的地方走。從社會角度看,人才持續離開表示該地方有制度或者結構問題。本地和外來人才離港的原因多種多樣,有部分來自不接受修例風波後的政治環境,有部分難以忍受疫情下的強制檢疫安排,連上屆特首林鄭月娥在離任前亦承認海外人才感到「不耐煩」。另外,個別受訪港漂分享香港缺乏全球性的科技企業,又難融入本地文化和生活,甚至直言高昂的樓價租金令他們放棄在港定居。
上段提到的是令人移出香港的推力,很多時候決定亦涉及另一地的拉力。現在很多大城市也出力拉人才來,並且條件優厚。不說太遠,一直被視為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爭奪人才公認領先全球。其實當地同樣面對境外人才數目下降,在2021年底Employment Pass和S Pass工作簽證入境計劃的人數較2019年底下降一成多至兩成。疫情顯然是主要因素,不過總理李顯龍沒有靜待回升之日,反而在日前的國慶演說強調國家必須聚焦在如何吸引頂尖人才,幫助國家成為創新創業的總匯,詳細方案有待公布。
再回溯前幾個月,新加坡已經開展吸人大計。一來,政府要求提高當中Employment Pass和S Pass計劃的薪金下限,此舉令企業三思應否轉回聘請本地人,但若然繼續聘請,企業就會要求人才要具備更高能力,以抵得上工資上升。二來,當局透露將推出新措施吸引具有「超級技能」的精英。中外知名的科企、藥廠等已先後進駐新加坡,例如Dyson、字節跳動、Grab、輝瑞等,而企業會挑選精英。珠玉在前,其他地方要招攬同類人才以及企業可謂難上加難。
另一個例子是深圳。深圳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對策就專注配套和獎勵。市政府在2010年起推出「孔雀計劃」,對科研人才提供戶口,高達600萬人民幣的獎勵補貼,另加置業補貼或為期十年的免租房,吸引留學國外的內地研究生到深圳。即使近來計劃有了變動,計劃仍保留購房和租房補貼。當然,深圳引進國內知名企業,也是一大吸人優勢。
香港短期板斧少 契機還看吸企業
人才是要搶回來的,李家超帶領政府香港「參戰」值得樂見。香港具備自身優勢,尤其是中西經濟文化交匯、法治、雙語能力、營商效率、交通便捷等。但要增加優勢,追上深圳和新加坡等的步伐,香港目前明顯不足。免檢疫通關未有期,生活指數較新加坡高,房價租金冠絕全球,若然動輒以寬免專才置業稅款或租金補貼,亦有違一貫調控樓市政策,仿效他國推出縮短申請居留權年期則富爭議又不見得帶來成效。
短期而言,政府可改善現行入境計劃安排。首先,審批時間向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看齊,即以兩星期審批為目標,盡快令有意來港者盡快動身。其次,駐外的經貿辦應加強吸引海外人才到港,增加人才量和多元背景。
對於新申請者,政府可以在他們到埗後首兩三年批出定額租金補助,惟對象不應是最高資歷、財政能力較高的一群,而是年青而新近考取碩士或博士資格的人士,畢竟他們才最需要降低生活負擔,此舉亦可增加他們對香港的歸屬感。此外,有鑑於今年內地來港升讀大學的青年回升,他們將會長期留港,院校和政府應早日助他們適應本地生活,爭取他們定居,成為貢獻社會的新力量。
相對而言,香港更有條件在中長期羅致人才。這是基於新基建配套初步成形。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在今年4月透露好消息,有外資世界級頂尖研究所有意落戶新田科技城,而科技城提供彈性容許企業興建自用的人才公寓。若然一切成事並加快動工落成,將可發揮連鎖效應,有了企業,居住問題有解,吸引人才就容易辦得多。
新冠疫情雖然窒礙了全球人口流動,但各地對人才的渴求有增無減,惟香港在渴才競賽中碰上人才流失,威脅經濟民生長遠發展。只有政府帶領搶企業,搶人才,改善入境政策配套和積極招商引資,香港才有把握實現由治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