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真正戰場已不在烏克蘭
俄烏戰爭開打超過五個月,「戰爭常態化」、「消耗戰」等描述已變成了陳腔濫調。一個月前,俄軍久攻奪下頓巴斯盧甘斯克州最後兩個烏控城市之後,其在烏東前線至今進展依然緩慢。俄軍的大砲優勢也似乎因為「海馬斯」多管火箭砲(HIMARS)在戰場上的出現而被大幅削弱。俄方在戰爭之初已佔領的唯一第聶伯河西岸要塞城市赫爾松(Kherson),更有被烏軍反攻重奪之危。
赫爾松市位於南北劃分烏克蘭全境的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西岸,在開戰之初已迅速落入俄軍手中,該市緊守第伯聶河的黑海出口,其上游不遠處也控制着克里米亞供水的基建,同時是俄軍唯一一個在該河西岸的控制區,也是俄軍在開戰以來唯一一個奪得的州首府。如果烏軍能重奪這個城市,將證明烏方的確有反攻的能力,大振歐美繼續支援的決心。
俄軍之所以能在3月初開戰未幾迅速攻克赫爾松,主要是因為被指暗通俄國的烏克蘭安全人員沒有成功炸毀橫越第聶伯河的Antonivskiy大橋,而且在俄軍未至前就先行撤退,使俄軍能輕易越河進佔。但在俄軍奪得赫爾松之後,此大橋卻成為戰場上的策略性弱點——俄軍的補給幾乎全賴此橋的交通。
烏軍在7月下旬已多次使用海馬斯攻擊此大橋,企圖切斷赫爾松的俄軍陸路補給,逼迫俄方使用越河水路,成為烏軍能更容易攻擊的目標。到上周三(7月27日),俄國指派的赫爾松地區副首長斯特雷穆索夫(Kirill Stremousov)公開承認大橋被海馬斯攻擊,已不能通行,聲言會以浮橋和渡輪作補給,並在短期內修復大橋。同時,赫爾松較上游處用於克里米亞供水的水壩一帶也受到了烏方的攻擊。
面對烏軍的反攻,俄軍一方面加強了對烏方前線城市尼可拉耶夫(Mykolaiv)的砲轟,另一方面則從周邊抽調軍隊支援赫爾松一線。這一種重點戰場的轉向,相信將進一步阻礙俄軍在烏東頓涅茨克的推進。
7月20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曾稱俄國軍事任務的目標已不止於此前宣稱的烏東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獲俄國承認的分離主義者據點,還擴展至「赫爾松、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地區,以及一些其他區域」,呼應了外界對俄羅斯將在本年9月11日的俄國投票日在各地發動公投入俄的猜測。美國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7月29日就引述俄國媒體和俄國官員言論報道,指普京實然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正打着「我們與俄羅斯一起」的旗號在已被俄國控制的烏克蘭各州營造歸俄民意。
不過,從現時戰況來看,俄軍大概率不能在未來一個多月時間內攻下頓涅茨克全境,而被烏軍極力反攻的赫爾松,也難見公投所需的相對穩定。
烏克蘭戰場上的形勢,在歐美武器的支持下,似乎又再次向烏軍傾斜。然而,在戰事連月來大抵僵持的背景之下,真正的戰場也許已不再停留在烏克蘭境內。
普京明白到,烏克蘭本身無法單獨對抗俄羅斯,其反抗的底氣全有賴於歐美國家的持續支援,瓦解這一隊「援軍」可算是其戰略重點......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8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8月1日)《俄烏戰爭的真正戰場已不在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