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報獨家精選|斷「氣」危機下,歐盟再陷分裂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上周是歐洲能源未來的關鍵節點。德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年度維修十日後會否如期重開,成為了熱浪下的歐洲的另一輿論焦點。人們也在關注着歐盟委員會在同期公布的調控天然氣需求計劃。上周一(7月18日),歐盟的領袖們高調與多個國家在不同的場合簽訂能源供應協議的同時,德國天然氣巨企Uniper表示收到了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的通知,引用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作為其或不能履行供氣合同的理由,為此緊張的一周打開序幕。

最終,到了周四(7月21日)的北溪重啟日,一切似乎又回復原狀。俄方照正常程序重新啟動了北溪一號的天然氣供應,卻依然將供應維持在其輸氣能力四成左右的水平,亦即是回復到輸氣管進入維修前俄國在6月大減輸送量六成之後的情況。由於北溪一號的輸氣量達至歐盟去年全年俄氣進口量(155十億平方米)的三分之一,這明白不過是俄國繼續以天然氣向歐盟逐步施壓的行動。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俄羅斯對歐天然氣出口量已比去年同期下跌近七成。

俄國天然氣供應欲斷未斷,某程度上已變成了一種「溫水煮蛙」。即使整個歐洲都理解到俄國「斷氣」可能會帶來的危機,但對於這個危機的迫切性,不同的國家卻有不同的體會。這導致歐盟再度陷入常態般的分裂之中。

系列報道:

北溪一號如期重開 「溫水煮蛙」般的歐洲能源危機

熱浪高温炙烤 歐盟若「斷氣」 德國首當其衝

西伯利亞力量二號:加碼供應中國 能取代歐洲巿場?

北溪一號一度因定期維修關停,令德國等歐洲國家天然氣供應一度緊張。(美聯社)

從統計數字看收入不均、住所狹窄與人口老化

政府統計處於去年展開2021年人口普查,今年2月當局先行發布部分簡要結果,近日又陸續公開更多相關資料,包括上個月底更新按區議會分區、區議會選區及新市鎮劃分的詳細統計數字,以及今個月中在專題網站上傳多張按區議會分區與區議會選區劃分的人口、教育、經濟、住戶、房屋、人口分組、內部遷移及遷居數據主要統計表。儘管過去一年數據難免受到社會運動餘波、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等特殊因素影響,但是透過對比2011年上次人口普查與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的對應資料,相信仍能窺見本地近十年間人口變化情況和揭示一些潛藏在背後的社會深層次問題。

按此閱讀全文。

本地人口老化情況嚴重。(資料圖片)

跨區工作人口比例見頂回落 為何交通擠塞仍無改善

本港職住分佈失衡在踏入2010年代後迎來轉折點。數據顯示,在2021年,跨越大區的工作人口達118.6萬,佔比為32.6%,但與2011年比較,人數和比例正在下降,當中包括過海人口。然而,市民為何依然感到上下班人潮擠擁,過海塞車仍然嚴重?原因可能有幾個......

按此閱讀全文。

過海塞車為何仍然嚴重?(資料圖片)

追問「南京寺廟供奉日本戰犯」:歷史是非底線不容侵犯

若不是新聞報道,真不敢相信南京這座遭受日本侵華戰爭傷害最深重的苦難城市,竟然出現一座寺廟供奉日本侵華戰犯、南京大屠殺劊子手長生牌位的荒唐事情。這不是自由與否的問題,而是是否有最起碼道德和人倫底線、是否反人類的問題......

按此閱讀全文。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辦國家公祭活動。(Getty Images)

俄羅斯、土耳其與伊朗的三方競合

世事跟超級英雄電影不一樣,往往沒有非黑即白的對立,但人們在解讀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之時,卻喜歡陷入非黑即白的簡單化思維。上周二(7月19日)在伊朗首都上演的俄、土、伊三國峰會,以及其周邊的外交戲碼,就恰到好處地展示出國與國之間如何在沒有非黑即白的複雜國際環境之下,一邊競爭也一邊合作。

按此閱讀全文。

俄、土、伊三國峰會恰到好處地展示現實政治是如何運作。(資料圖片)

敬請留意2022年7月25日出版的第327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電子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