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十八區食物車設計大賽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香港回歸二十五年,需要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短期項目,是由新設立的文體旅局推動「十八區食物車設計大賽」。裏面可以分為︰專家組、學術組、青年組、小學組,在全香港發動香港人的創意,設計不同的食物車,並應該善用康文署轄下的公園與及政府的公共空間、臨時市集,帶動香港飲食業。

現在香港的食物車是根據食物工廠條例而設,所以非常巨大,可以說是全世界獨有坦克貨櫃車級的食物車。根據這種條例批出來的食物車既不便民,也令經營成本大增。一架食物車差不多要二百萬投資。其實食物車的本意就是靈活多元。到過日本、新加坡、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地就知道,食物車有大有小,可以是小型的咖啡車,也可以有大型的熱狗車,不像香港這樣劃一格式,窒礙了創意。

現時香港的食物車是根據食物工廠條例而設,一架車差不多要二百萬元投資。(黃寶瑩攝)

文體旅局首個項目應該是帶動香港市民進行一次創意發揮,創造更多的旅遊資源和開發更多和文創相關的產業。文創和飲食不能分開,大家到台北就會發現,那裏很多政府部門和醫院樓層地下都有非常多選擇的美食廣場,夜市也非常蓬勃。

文體旅局應該透過轄下康文署的場地,把年宵花市「恆常化」,不是一年辦一次,而應該一季辦一次。應該更加活躍地去思考香港整個文化文創產業「落地化」,透過「市集模式」去推廣。西九文化區更應該積極參與,帶動這股風氣。

食物車正好可以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配套。

食物車的觀念是流動,要流動就不能像目前香港的食物車那樣稱為車卻不是車。食物車需要更新條例,但是在更新條例之前,可以做個設計比賽,讓香港市民集思廣益,發展不同類型的食物車。也可以復古,甚至像以前賣糖蔥餅、龍鬚糖或是飛機欖,一個人掛着一個背包便可以開始做生意。

食物車設計比賽可以有學生組,也可以在校園,例如科技大學、中文大學的校園舉行。為什麼不讓學生組隊設計食物車,並在校內服務同學和老師呢?分佈於全香港十八區的各間中學,也可以在假日開放,進行這些活動。由學生組隊,每間學校設計出具有學校和地區特色的食物車,豈不是一件好事?

透過食物動員香港人是最有效的,因為香港人識飲識食已是全球知名。這方面應該強化,尤其是文體旅局開局之後在旅遊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推動飲食文化可以取得效果。

流動小販和流動食物車本身就非常有創意,大家到曼谷與東京就感受得到。YouTube最近也有很多介紹日本不同地區流動食物車大師的影片,有的只賣某一種食物。

香港要復興,首先是令市民有歸屬感,食物車就可以令市民有更加強大的歸屬感。(江智騫攝)

發揮流動食物車創意,也可以復興香港傳統流動小販的精神。以前在戲院門外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食物車,賣咖哩魚蛋、賣滷味、賣臭豆腐、賣椰汁蔗汁、賣炸大腸、賣燒雞髀雞翼,各適其適,非常精彩!香港要復興,首先是令市民有歸屬感,食物車就可以令市民有更加強大的歸屬感。

推動「全港十八區食物車設計大賽」既可發揮創意、設計,也有文化內涵,又可以培養不同的技術,發展多樣化的食物車。政府部門應該配合,批出更多元化的食物車模式。政策方面,文體旅局應該研究不同城市食物車的管理方法,設立一個有效的系統。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