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角獸批量消失說起:中國如何在創新與秩序之間取平衡?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若觀察歷年中美新增獨角獸企業對比,可以清晰看出兩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變化。在2017年之前,中美年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基本相當,在多數年份,中國還能超過美國。但是從2018年開始,隨着中國年新增獨角獸企業迅速萎縮和美國新增數量快速遞增,這一數據差就開始迅速拉大。
2019年,這一數字比是22:58,美國是中國的2.6倍;2020年,這一數字比擴大到14:73,美國是中國的5.2倍;2021年,這個數字比又擴大到驚人的3:132,美國是中國的44倍!一個更令人吃驚的事實是,2021年印度的獨角獸企業總數也悄然超過中國。這是數十年來印度獨角獸公司總數第一次超過中國!
現在中國市場能叫得出、有影響的高科技企業,尤其是前些年圍繞通訊與網絡科技迅速成長起來的一大批企業,包括華為、中興、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都是由小到大,從獨角獸成長起來。
過去多年,一些新興科技企業在從獨角獸成長為巨無霸的過程中,因為無序擴張確實帶來了不少市場問題,在被嚴厲整治的同時在輿論場上也落入了人人喊打的境地。但另一方面,多數有識之士也能認識到,正是得益於這樣一大批科技獨角獸企業的誕生與成長,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在網絡科技與網路新經濟領域唯一能和美國競爭、甚至對美國在該領域霸主地位構成嚴重威脅的國家,成為世界數碼工業革命的最大贏家之一。
可以說,沒有一大批迅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經濟,沒有中國網路與科技企業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普羅大眾也不可能享受到網路科技等給生產生活帶來的高度便利……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7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5月16日)《獨角獸批量消失對中國有什麼警示?》。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