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言自得|她在美國郵票上的永恆微笑
收到空郵寄來的一本書,剎眼間還以為是國內朋友寄來的,因為見到郵票的肖像是一位華人女子。但看清楚,竟然是美國寄來的。美國郵政總局何時用了一名華人女子的肖像出郵票?這是真郵票嗎?郵票中這位女士的面孔我不能確定是誰。年紀不輕,微笑得有點神秘,好像達文西畫的蒙娜麗莎加添了歲月留痕。郵票上印有她的名字,還是民國年代的英文拼法。這位微笑的女士以她的物理學天才,破解了宇宙的神秘。她對物理學的貢獻,使她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物理學家獲美國郵政局發行郵票,而其發行的不是一次性的短期紀念郵票,而是美國稱為「永恆郵票」的長期使用的慣常郵票。這項榮譽的難得程度,遠較諾貝爾獎爲高。
郵票原來是去年初才發行的。從發行的時間判斷,是特朗特朗普當總統的年代提案、設計、和落實的項目。這有點奇怪,特朗普年代對中國展開一連串極限打壓,包括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人才戰等,無所不用其極。在他任期,有不少和中國有些微關係的科學家和大學教授,都受到無理打壓甚至拘捕。特朗普口出狂言,表示中國來的研究生,只可以研究如莎士比亞等的人文學,而不得選讀與科技有關的課程;疫情爆發後,特朗普政府更加不斷描黑中國爲疫情的元兇。他一連串操作令美國人對華人的觀感每況愈下,仇華氣氛高漲。在這背景下,美國郵政總局竟然以一名華籍科學家作為美國郵票的肖像,尤其難得,亦反映出這位女科學家的不凡。她的名字是吳健雄。
疫情之下中文大學圖書館人迹稀少,我在諾大的圖書館埋首有關她的資料,窗外的百萬大道杳無人迹,陽光照着風鈴木金黃色的花朵,遙想這位傳奇人物,是充滿喜樂的旅程。中國出過不少改變歷史的大科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偉大得讓人高山仰止,鄧稼先偉大得悲愴,錢學森偉大得如天之驕子,而這位吳健雄則偉大得喜悅迷人。
她在美國最尖端實驗室研究放射性粒子,改寫了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她的實驗推翻了「宇稱不守恆」的規律。何謂「宇稱不守恆」?這個科普不容易。翻查中外典籍,我見到最精闢的解釋就是:她的實驗證明了宇宙原來懂得去分辨左右,而非兩邊對稱。她的實驗亦證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理論。多名諾貝爾物理學得主都認為她應該和楊、李一樣獲諾貝爾獎。她的另一成就,是參與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項目,直接貢獻了美國成功製造原子彈,進而提早實現了日本投降,減少了人類的死亡。
吳健雄是非常有紀律的人。她做實驗忙起來會廢寢忘餐,甚至在實驗室地板上睡覺,但是每星期定必去理髮店打理她的頭髮。她美麗清純衣着得體,被美國譽為「穿着旗袍做原子彈」,迷倒眾人是絕對自然。她18歲還在中國讀書時,她的大學同學已經表示:不單只大批男生為她癡迷,連不少女生都為她神魂顛倒。但她從來不會有什麼羅曼史,她30歲在美國結婚,丈夫是袁世凱的孫,但亦是艱苦向上的物理學精英。她在醫院生孩子時,愛因斯坦前往探望她。
和其他大學問家一樣,她自幼聰敏好學。中學時她寫了一篇文章,老師的評價是:「筆大如椽,眼高於頂。」她以最優異成績畢業於蘇州女子師範學校,保送中央大學。當時胡適已是中國最知名學者,吳健雄修讀他的一科。三小時的考試,她兩小時交卷。胡適改完試卷之後,在教員室對其他兩名老師說:他從未見過一個學生,對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懂得這麼透徹,給了她100分。大家談起,原來另外兩位老師亦在其它不同科目給了她100分滿分。文史科成績如此出眾的她,在數學和物理更加優秀。1936年,她獲美國密歇根大學接納當研究生,24歲的她踏上郵輪前往美國深造。
到了美國,在前往密歇根大學途中,她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探望一個朋友。朋友認識在物理系的袁家騮,於是介紹兩人認識。袁家騮其後成為她的夫婿。當時柏克萊吸引了一批年輕而絕頂聰明的物理學者,包括將來會負責製作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主持人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吳健雄慧眼一看,發覺柏克萊非常適合她想做的放射性研究。袁家騮帶她去見物理系主任,那時學校已經開學,而且那位物理系主任歧視中國人和女性,但面試時見到吳健雄的天才,他破格接受她的研究生申請。1940年,她拿了博士學位。那個時候,她在放射性的研究已經令她成為柏克萊的傳奇人物,並有人稱她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1942年,吳健雄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任教,而有美國「原子彈之父」之稱的奧本海默已是曼哈頓計劃主持人,他知道吳健雄的天份能幫助攻克製造原子彈的核心困難,於是雖然吳健雄還未具備美國國籍,也破格得到特殊的保密許可,參加這個高度機密的國防科學核心工作。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一個沙漠中,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三星期後,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顆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有不少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都感到罪疚,但是在美國製造原子彈時,德國亦進行類似計劃。如果美國不搶先完成,有機會納粹德國成功製成原子彈,那會是一場更大浩劫。有人問吳健雄有關她做原子彈之事,她總是極其痛心。但她持樂觀心態:你認為人類真的會這樣愚昧的自我毁滅嗎?不會的。我對人類有信心。我相信有一天我們都會和平共處。
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回國探親。1972年,吳健雄赴美之後第一次回大陸探親。之後多年她多次回國,亦和楊振寧一樣,對國家的科學發展作出重大貢獻。1997年吳健雄病逝。她丈夫按她遺囑把骨灰安葬在她家鄉江蘇太倉市的明德學校。學校是她父親早年創辦的,亦是她孩童年代讀書的地方。落葉歸根,她的墓園由楊振寧題字,李政道為她的科學成就作詮釋。墓誌銘說: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楊志剛
曾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應用教授及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現為智庫組織副總裁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3月28日)《她在美國郵票上的永恆微笑》。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