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公院瀕臨爆煲 沒有「基層醫療」基礎 談何「居家隔離」

撰文:戴小橦 黃雲娜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持續,過去五天平均每日新增逾千宗確診病例,公立醫院負荷已達臨界點——大批檢測呈陽性病人湧入急症室要求覆檢,醫院管理局形容「嚴重超出負荷」,甚至影響其他緊急救治服務;隔離病房和病床使用率也已超過九成,不少確診者苦等數天仍然未能入院醫治——醫管局不得不呼籲輕症患者轉向家庭醫生或私營醫療求醫,特區政府亦已推出讓密切接觸者在家中隔離的「居安抗疫」計劃,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甚至提倡一旦爆煲須讓輕症患者自行在家隔離。

然而,姑勿論本港居住環境擠逼,且不是每個住宅單位都有多間獨立廁所,根本不適合患者居家隔離,單是要改變市民有事沒事都湧入公立醫院的習慣已經非常困難,因為香港向來欠缺「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 Care)的土壤和基礎,未有充分調動社區當中不同功能的醫護資源,亦未有積極發揮不同專業的醫護作用,更未有致力為他們搭建服務市民的平台,自然就無法為公立醫院的迫切需求分流。

由於公私市場收費差距過大,大部份市民仍然傾向依賴公營服務。(資料圖片)
鍾劍華指出,市民過度依賴公立醫院服務,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愈加嚴重,醫療質素就一定降低。(何柏佳摄)
一般人總把「基層醫療」誤解成「為基層百姓提供最基礎的醫療服務」,但它實際上是由不同專業範疇的醫護人員所提供的多樣化服務。(陳諾希攝)
全港18區都設有中醫診所,但是政府投放於中醫的資源並不充足(FreePik)
如果將中醫服務公營化,全面降低求診費用,並且進一步擴展至基層醫療體系當中,相信會有更多市民選擇中醫服務,長遠有助紓緩以西醫為主的公營醫療負擔。(Getty)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2月14日)《疫下公院瀕爆煲 沒有「基層醫療」基礎 談何「居家隔離」》。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