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隱士版「陶淵明」|湖畔小木屋曾是哲人的世外樂土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楊志剛在《獨居湖畔小木屋》一文分享,早年在哈佛大學交流,友人曾帶他到小湖遊覽。他們沿着湖邊漫步,見到不遠處一間孤零零小木屋,朋友介紹說這是一位文壇大師用自己一雙手搭建,並且一個人自耕自活與文明隔絕。

梭羅隱居綠樹林蔭的野外,與小鳥為伴,享受讀書之樂。(Wikipedia Commons (CC BY 2.0))

楊志剛在文中剖白,直至日前,因緣際會翻開思想家梭羅的《瓦爾登湖》(又譯《湖濱散記》)一書,十多年前小木屋的影像再度浮現,終體會作者的心路歷程,感受到寧靜而巨大的力量。

在寒冷潮濕的農曆新年,香港受第五波疫情困擾而情緒低迷。他寒窗夜讀,細味書中所言:「我不願過着實非生活的生活,因為生活是如此珍貴;我亦非選擇與世隔絕,除非迫不得已。我要深度生活,吸盡生活的精髓,堅毅地過着清教徒生活,摒棄與生命無關的一切,把生活還原到最基本,把條件降到最原始,這樣才能直視生活的本質。」楊志剛分享,看完最後一頁,望出窗外已是清晨時分。當年哈佛之行,他對美國版陶淵明的輕藐,是孤陋寡聞了。

哲學家梭羅勇於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獨居於瓦爾登海岸,在沒有水電煤的木屋生活。(Wikipedia Commons (CC BY 2.0))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3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2月7日)《獨居湖畔小木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03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重塑「居住正義」 從「告別劏房」開始

電子消費券可提振經濟 宜謹慎釐訂金額、用法

別等失去清潔工之時才珍惜他們

中國男足歷史性慘敗 為何舉國之力靈光不再?

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競爭」方略

嚴峻疫情下的四點緊急反思

北京冬奧全用人造雪 預示未來冬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