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不把雞蛋放同⼀籃子,「向北望」為何不再成優勢?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中港融合帶來龐⼤商機,為香港經濟增量提供巨⼤動⼒,但這些垂手可得的「揾快錢」機會,代價卻是令香港⼯商百業的質素停滯不前。過去近二十年,⾃由⾏旅客源源湧入,旅遊飲食零售服務業財源滾滾,哪裏有⼼思提⾼服務質素及開拓新業務?

鄒崇銘指出,在⼗多年來特區政府的政治掛帥下,「中港融合」成為香港唯⼀的發展⽅向,⼀切產業規劃皆以⼤灣區為⾺⾸是瞻,「向北望」成為⾦科⽟律般的經濟教條。隨着「本⼟優勢觀」的徹底破產,「資源流動觀」取得壓倒優勢,但卻是⼀張凶險的雙⾯刃。在中國經濟尚未全⾯開放之際,香港擁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但當中國經濟愈益全⾯對外開放,這種⾨⼾⾓⾊早晚也會消失,香港必須重新創建本⼟質素上的優勢。
在「向北望」的政治主旋律下,本地消費需求變得不再重要;地產霸權加劇成本壓⼒,產業被急速淘汰或變得單⼀化;加上⼤集團壟斷,具競爭性經營環境更無從說起。⼯商百業必須具多元性及適應彈性,確保產業能靈活適應外在環境的轉變。和中國內地如出⼀轍,香港本⼟同樣需要「內循環」,不能過於依賴「向北望」。鄒崇銘強調,這並非排斥中港合作,只是撥亂反正,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籃⼦。他更質疑在今時今⽇的政治⼤勢所趨下,還存在⽤腦袋思考的官員和學者嗎?
詳細分析請閲讀第302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31日)《北部都會區的向北望與內循環》。按此試閲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