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0萬「下游長者」貧病交逼 安享晚年只是奢望?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在資源分配極為不公的香港,「健康不平等」的問題頗為嚴重,但一般人都不以為然;而在這樣的框架之下,「長壽」就不是件好事了。正如世界衞生組織在1997年的《世界健康報告》所指:「單純的壽命增加並不意味生命質量的提高,健康壽命比壽命更重要。」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公共衞生專家鍾一諾也說,人的健康不是只看數字,質素也很重要。
相關報道: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20年香港65歲以上就業長者佔比達到總勞動力的12.1%。從數據和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沒有人會懷疑香港不是富裕而又長壽的社會。可實際的城市景象卻是,不少長者退休後仍然步履闌珊地拾紙皮,年逾七十還要在餐廳打兩份工捱十幾個鐘……「單靠積蓄加上強積金,根本難以維持退休後的生活,」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無奈道,以65歲作為退休年齡來算,仍有20年要過,「這幾萬元如何保證生活質素?」
日本作家藤田孝典在《下游老人》一書中,將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水平,而不得不過着底層生活的長者定義為「下游老人」。他們沒有足夠的儲蓄,也沒有健康的食物,付不起醫療費用,得不到充足的醫療護理,長期忍受慢性病的折磨,住在破舊的房子裏。無獨有偶,在缺乏「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之下的香港,同樣有大量「下游老人」—目前大約有39.1萬人被界定為「貧窮長者」,逾70歲以上更佔27.9萬人,他們的生活質素同樣好不到哪去,更可能要面對「孤獨死」的淒涼晚景……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24日)《健康不平等之下 長壽是種「懲罰」》。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