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筆撥款.上|津助制度緣何成為「萬惡之源」?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自2001年推行非政府機構(NGO)整筆撥款津助制度(LSG)以來,衍生「肥上瘦下」、「同工不同酬」等負面影響,堪稱社福界的「萬惡之源」,儘管兩經檢討,但仍為人詬病。早前社會福利署公布逾80份非政府機構《最高三層職員薪酬檢討報告》,當中有高層年薪達到205萬至312萬元,也有高層年薪佔機構薪酬開支超過十分之一,令整筆撥款制度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再度浮出水面。

新任立法會議員、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指出,社福機構約九成開支用於人工,如要節省資源則會縮減人工,造成社工薪酬保障出現問題。(龔嘉盛攝)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會長張志偉指出,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將資源封頂,使得社福機構出現種種問題,被迫算計到極致,管理主義的思維違背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黃寶瑩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9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10日)《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緣何成為「萬惡之源」?》。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整筆撥款制度系列文章】

整筆撥款.上|津助制度緣何成為「萬惡之源」?

整筆撥款.下|二十一年來兩經檢討 社會福利觀念持續「開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