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沒有接種禁忌而拒絕打針是不負責任

撰文:戴小橦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Omicron流入社區並急速擴散,本港在接連數月「清零」後再次出現本地個案。面對疫情反反覆覆,除了收緊防疫措施,接種疫苗實更為緊迫。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二(1月4日)表示,政府擴大「疫苗氣泡」的覆蓋範圍,從下月24日起,市民要想進入食肆、圖書館及學校等公共處所,必須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如果仍不願意接受,市民很快便會失去進入某些處所的機會。

政府擴大「疫苗氣泡」的覆蓋範圍,從下月24日起,市民要想進入食肆必須接種至少一劑疫苗。(鄧穎琳攝)

接種疫苗最為迫切

近日,因數名國泰航空空服人員在隔離期間違規外出,造成Omicron本地群體感染,一名國泰空姐母親的跳舞群組更是不斷擴大,根據追蹤已經出現14人確診或初步確診,而另一邊廂,該涉事群組的疫苗接種率只有58%,換句話說有近半人並未接種疫苗。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上周三(1月5日)表示,因應本港已經出現源頭不明個案,技術上看第五波疫情可能已經開始。而從2021年2月26日香港正式開始疫苗接種計劃,到2022年1月,本港已接種第一針的合資格人口達到73.4%,累計疫苗接種總劑次更已破1,000萬劑次,看似已經達到以往訂立的七成人口完成接種就可以達致的群體免疫目標,但緣何在新變種病毒殺到之時,疫情仍然出現如此迅速的升溫呢?

本港已接種第一針的合資格人口達到73.4%,累計疫苗接種總劑次更已破1,000萬劑次。(資料圖片)

實際上,雖然總體接種率已達七成,但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最需要打針保護的7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仍不足一半,有超過60萬人仍未接種。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及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講師趙晞揚共同在《明報》撰文,提到以復必泰疫苗有效率達95%計算,以往七成人打針便達致群體免疫。Delta變種病毒出現後,令疫苗效用下降。因此,現時需要更多人打針才可達群體免疫,估算要求高到97.4%至142.9%,雖然超過100%的接種率看似違反常理,但正正反映病毒不斷進化,第一代疫苗亦未臻完美,令群體免疫的門檻,變成一個「無法達到的空中樓閣」。隨著現下Omicron變種病毒的迅速傳播,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餘下不到兩成尚未接種的市民中,只要沒有接種禁忌,都應該盡快接種疫苗。

一個Omicron病毒攜帶者可以傳染6至10人。(Getty)

爭論成效早已沒有意義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比起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與變種株Delta,Omicron變種病毒株感染人體支氣管24小時後的病毒複製量多了70倍。隨著新型病毒株不斷累積突變,Omicron的基本繁殖數已經介乎6至10,即一個感染者可以傳染6至10人,這個數字已經遠高於其他已知的新冠病毒株。此外,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帶領的團隊研究發現,大部分已接種兩針新冠疫苗,包括復必泰和科興的人士,所產生的血清抗體水平不足以抵抗Omicron變種病毒,這樣的結論又讓很多仍未打針的人對疫苗的疑慮從「打針有副作用怎麼辦?」提升到「現有疫苗對Omicron有保護力嗎?」、「追加第三針就能防止傳染新變種病毒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前,我們首先應該明確的是為何要打針,打針產生的效果是什麼。如袁國勇所指,打疫苗從來不等於不會染疫,疫苗保護力亦並非100%,但事實證明接種後被感染者病情會較輕微,傳染病毒的時間和數量都會比較低,對他人影響會變小。以色列為例,當地自去年7月開始進行大規模加強針接種後發現,完成三針接種的人和打了兩針的人相比,受感染風險減低11倍,重症風險減低20倍。

接種疫苗和第三針加強針後產生的T細胞免疫屏障,可以減少被Omicron或其他變種病毒感染的機率。(資料圖片)

由於目前接種的疫苗,主要是針對病毒原型株所開發的基礎性疫苗,它的保護力在完成兩劑接種後四至六個月開始減弱。換句話說,追加第三針是防止抗體濃度隨時間變化下降而導致保護力下滑。前兩針的接種主要是為了防重症,第三針是為了抵抗新出現的變種病毒株。香港科技大學與墨爾本大學近日在研究發現,Omicron較其他變異株包含更多基因突變,而人類用作以防禦病毒的T細胞免疫反應,仍能有效應對Omicron。而接種疫苗和第三針加強針後產生的T細胞免疫屏障,能繼續保護人體,並減少被Omicron或其他變異病毒感染的機率。

必須將接種疫苗進行到底

新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全球疫情出現顯著惡化,多國政府開始收緊此前的健康通行證規定。

其中,法國成為全球第6個出現千萬確診個案國家,雖然將近八成的民眾已經至少打了一針,但日增感染數字仍然日日趨近於30萬,龐大的感染基數讓法國的醫療體系不斷趨於飽和。總統馬克龍上周二接受採訪時表示,拒絕打針是不負責任,而不負責任的人不是法國公民,未來將不斷折騰他們(piss them off),直至疫情結束。

在馬克龍「折騰不打針人士」言論發表三天之後,法國國民議會上周四(6日)通過了將「健康通行證」轉變為「疫苗通行證」的法案,將在下周進入參議院進行審查。該法案規定,從1月15日起,未打針人士將無法進入餐廳、戲院和體育館等公共場所,亦不可以陰性檢測證明代替。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拒絕打針是不負責任,而不負責任的人不是法國公民。(AP)

隨著全球疫情不斷加重,世界各國不斷增強防疫規定。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調查發現,全球已最少有26個國家陸續推出疫苗護照或類似措施,措施推出後,包括丹麥、以色列、意大利、法國、德國及瑞士等,疫苗接種率都錄得大幅提升。

對於接種率陷入瓶頸,長者打針比率低迷的香港,落實「疫苗護照」、擴大「疫苗氣泡」不失為當前困局的最優解。政府可在維持現行防疫限製下,參考外國經驗,逐步擴大疫苗通行證的範圍,分階段覆蓋打針之後才能進入的場所,根據此前袁國勇提出的設想,現在實行疫苗護照,在3月時將接種率推高至九成,到5月再提升至99%,可以有序擴大疫苗氣泡。這樣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打針人數以減少死亡個案,長期來看亦為來日順利通關做好準備。畢竟,在我們無法將新冠病毒徹底消滅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疫苗的幫助下盡快實現群體免疫,將疫情影響範圍盡可能縮到最小,以便在新冠特效藥出現時,民眾可以盡快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