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港應建立人民幣股票交易制度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如果將香港比喻成人民幣國際化的起點,那麼任志剛便是站在起跑線的「鳴槍人」。2001年,應香港銀行公會的邀請,時任金融管理局總裁的任志剛率代表團上京進行課題研討,在拜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會議上,突然提出在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的可能性。兩年後,國務院批准香港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人民幣離岸市場揭幕。
任志剛指出,現時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資本渠道不夠暢通,而「兩制」要為國家「打通一條路」,「恒指成分股試點引入人民幣股票交易制度」便是離岸市場探索資本項目開放渠道的具體建議之一。此舉若能落地,將「令香港的資金融通功能再上一層樓」,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因為「國際金融中心,就是國際層面的資金融通,是內地和外地的投資者、集資者之間的互相結合」。
任志剛解釋,這或更切合其規避風險的需求。在現行制度下,海外投資者在港投資中概股,需要將外匯轉為港元,再進入證券市場投資。然而,如果可以選擇人民幣,投資者或會寧可冒人民幣的貨幣風險而非港元,「因為他購買的本來就是中國概念的產品」。
他指出,建立人民幣交易股票還有個長期被忽視的意義——減輕香港貨幣當局的壓力,防範於未然,因為不能苛求港幣這種七百幾萬人的貨幣,為內地十四億人及國際層面的資金融通扮演到順暢的支付角色,同時不引起我們的貨幣風險。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8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3日)《對話任志剛:重思國際金融中心內涵》。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第298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