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新議員如何避免「低開低走」的最壞結局?
2021年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已經結束,建制派大獲全勝,成功執掌立法會大權。一方面,這將有助於香港政治秩序的穩定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曾經那種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推諉、衝突、內耗等情況將受到有力抑制。但另一方面,是次立法會選舉的分區直選、功能團體界別投票率比香港回歸中國以來的歷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都低。
從目前各方的數據分析來看,今次香港立法會選舉,傾向建制派陣營的選民積極動員,基本都出來投票了,但傾向泛民、本土派陣營的選民大部分都沒有出來投票。儘管傾向泛民、本土派陣營的選民投票意願低的原因可能不止一種,但顯而易見的是,這與他們對於新選舉制度的疑慮乃至不認同密不可分。從人數來看,傾向泛民、本土派陣營的選民要多於傾向建制派陣營的選民。正因這樣,當北京因應香港修例風波所暴露出來的嚴峻管治危機,按照自己對於香港局勢的研判而非泛民、本土派期待的方向強勢修改選舉制度,自然不會有太多傾向泛民、本土派陣營的選民出來支持,立法會選舉投票率降至歷史性低點便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對於選舉制度來說,在許多時候,投票率越高,越意味着選民對於選舉制度的認同或者說至少是最低限度的信心,反之,投票率越低,越意味着選民的不信任。當下香港便面臨如此困境,新選制的認受性存在明顯不足。對於這一點,香港政府和建制派不妨大大方方地承認,無需迴避。不過話又說回來,考慮到香港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上的命運,從被英國強行侵佔,實行殖民統治,尤其是1967年左派六七暴動後港英當局通過政治、法律、教育和經濟民生改革措施,改變了大量香港人對於殖民統治的觀感和認知,再到香港回歸國家以來,歷任特區政府缺乏作為,導致港英遺留的問題和矛盾不斷累積和惡化,今天香港人心回歸必然需要經歷一個充滿挑戰而又艱難的過程。
正如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所說,「香港是疏離於『政治母體』超過一個世紀的城市」,「在當今這樣的世界環境下,要在保持自身穩定和特色的前提下,整合進疏離了那麼久的政治母體,還要保持不發生劇烈的變化,這在全世界都是從來沒有先例的,是非常獨特,也可以想見是非常困難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看待香港就會多一點歷史的耐心」。
香港回歸國家以來,香港和內地、北京,有過蜜月期,港人的國家認同一度在2008年達到頂峰,但香港和內地、北京的關係也有過磕磕碰碰,出現過矛盾,這既說明事在人為,香港人心是有可能經過努力贏得的,又印證了香港人心回歸面臨挑戰,不會一帆風順,對此各方不妨多一點耐心。
在此背景下來看,今次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低,也許是香港轉型和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陣痛。既然是陣痛,那意味着在經歷陣痛之後,通過一番努力,香港將迎來更好的發展,不論是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利,還是《基本法》所承諾的和市民普遍期待的民主化,都能有明顯躍升。只有這樣,今次香港選舉制度的修改,才有可能最終獲得香港社會的普遍理解和認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建制派雖然在立法會選舉大獲全勝,佔據絕對優勢,但更大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筆者在《香港立法會選舉|快評:建制派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一文中寫過:「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曾說,我認為,我們說一個政府受歡迎並不是說它要在治理期間的任何時刻都受歡迎……有時你必須徹底不受歡迎,但你在任期結束時,你應該給人民帶來福利,這樣人民才會認識到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必要的。」這句話送給香港新當選的議員們非常恰當,他們責任重大,他們的所作所為,尤其是他們能否成為讓港人和北京都認可的稱職議員,事關新選制的實施成效和公信力。
通常而言,對於政府的決策、制度的實施和為政者的表現,社會公眾的評價往往分為四種情況:高開高走、低開高走、高開低走、低開低走。其中,高開高走是理想狀態,並不常見,尤其是對於香港這樣一個經歷一百多年殖民統治,處於中西政治意識形態和地緣博弈前沿的地區來說,其在轉型和融入中國過程中顯然難以高開高走。低開高走則是最具有傳奇色彩和最能激勵世人的情況,通常用於那些起初受認可不多,但通過積極作為,最終獲得世道人心認可的情況,這類也是今天治港團隊所應追求的結果。高開低走已經不符合當前香港現實,低開低走則是治港團隊需竭力避免的最壞結局。
應該說,從當年港英殖民低開高走和李光耀治理新加坡過程中雖經受波折,面臨過不信任,但最終大獲成功來看,今天治港團隊在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二十多年的背景下,早已不再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又有着來自北京極其強大的支持和歷史經驗的鏡鑑,完全是有可能低開高走。
唐朝詩人白居易說過,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對於世間萬物和人的功過是非的評判,往往需要時間,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於香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以及明年將要產生的新一屆政府團隊的評價,同樣如此。現今香港正處於修例風波後的關鍵節點,今後數年至關重要,事關北京治港政策調整的成敗,迫切需要新當選的治港者們,能看到自身和新選制面臨的認受性不足,化壓力為動力,自我激勵,積極作為,用踏踏實實的政績,最終低開高走,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