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難不能共和平? 兩伊如何從共同抗敵到反目成仇?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2014年至2017年間,ISIS肆虐多國,伊拉克與伊朗曾聯手打擊。其中,親伊朗的民兵聯盟「人民動員力量」(Popular Movement Force)立下汗馬功勞,被伊拉克民眾視為英雄,其組成的黨團「法塔赫聯盟」(Fatah Alliance)也在2018年議會大選中獲得329席中的48席,成為第二大勢力。
不過,在11月7日清晨,一架載有炸彈的無人機在伊拉克總統府上空爆炸,矛頭直指「人民動員力量」,到底這個組織如何從反恐英雄變成施襲的「恐怖分子」?

伊拉克總理卡迪米宅邸被炸毀的房間。(美聯社)

暗殺事件的直接導火線源自上月議會選舉結果。此前,親伊朗的民兵聯盟「人民動員力量」組成的黨團「法塔赫聯盟」(Fatah Alliance)也在2018年議會大選中獲得329席中的48席,成為第二大勢力。不過在上月10日大選中,由於反伊朗情緒洶湧,「法塔赫聯盟」席位大減三分之二至17席。同時,高喊要抵禦一切外國干預、呼籲由國家安全部隊壟斷武力的什葉派民粹教士薩德爾(Muqtada al-Sadr)席位由54席漲至74席,政治影響力進一步加強,也讓民兵深感未来或被收編的危機。

本來,在美軍2003年推翻薩達姆(Hussein Saddam)政權,結束了兩成遜尼派阿拉伯人對六成什葉派長達三十五年的政治和宗教壓迫後,伊拉克什葉派立刻翻身做主,並自然而然地倒向什葉派共主伊朗。特別是在2014年伊拉克面對ISIS威脅時,伊朗立刻派出海外部隊「聖城旅」(Quds)相助,親伊朗的民兵組織也整合為「人民動員力量」,成為打擊ISIS的中流砥柱。當伊拉克最終在2017年戰勝ISIS後,伊朗在該國影響力達到巔峰,民調機構「獨立行政與公民社會」(IIACSS)的調查顯示,當年七成伊拉克人對伊朗持積極看法。

那麼,兩伊關係為何走到今天這個局面?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1月15日)《親伊朗民兵涉嫌行刺伊拉克總理 兩伊關係何處去?》。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1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解讀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究竟說了什麼

政治二分不合時宜 新議會須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由抗拒到依賴 政府何時為過渡房屋劃句號

從《無窮之路》的成功看香港「扶貧」之未來

西媒熱衷「武統」劇本 就怕台灣入戲太深

民主峰會是拜登給自己埋下的外交地雷

總結通識科失敗經驗 未來還要怎改革?

俞敏洪:內地課外培訓「教父」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