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下的中國體制:如何保障供應?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2017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2018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同時,由於中國經濟總量、消費量持續增長,能源自給率必然下降,而對外依存度則逐年攀升。過去兩個月,內地坑口煤炭價格一路從每噸400多元(人民幣.下同)上漲到最高1,900元,且觸發了一系列能源危機。
為應對這一持續近兩個月的能源危機,中國政府極力保障煤炭供應,近期又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到上周五(10月29日),鄭州動力煤期貨早盤下跌7.6%至每噸985元,瘋狂的煤價終於得到了抑制。

相關文章:

全球能源價格料飆升八成 美國為何束手無策?

基本掃除政治阻礙 北溪二號開通在即

在全國多地出現結構性電力緊缺期間,多個政府部門表態全力保障供應。(中新社)

隨着新冠疫情影響退潮,亞太地區率先進入疫後經濟恢復期,突然爆發的能源需求必然衝擊疫情期間被壓縮的能源生產,造成供求關係的劇烈變化,進而造成國際能源價格的普遍上漲。在這一背景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和疫後率先復蘇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必然率先感知到全球能源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面對能源供應緊張,中國政府沒有放開直接涉及民生的能源價格限制,但能源緊張的局面卻得到了緩解。中國政府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取決於兩個方面……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9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1月1日)《能源危機下的中國體制》。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89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香港人的語言漂流記—— 「兩文三語」變「重英輕中」

立法會提名期展開 三大看點呈現選舉新氣象

日本汽車工業轉型給香港產業改革的重要一課

美軍駐台成令箭 蔡英文放膽玩起大話啤

房地產稅為時不遠 四大關鍵問題待解

能源價格居高不下 美國憂心通脹卻難作為

蘋果私隱政策見效 追蹤廣告模式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