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向英文傾斜 扭曲「兩文三語」政策原意?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兩文三語: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研究》(下稱為《語文研究》)提到,「優良的英文能力對於維持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優勢必不可少。」所謂的「競爭優勢」,是指港人若能掌握英文這一「全球通用」的語言工具,便能減低跨國溝通成本,城市亦會更加「國際化」。在香港,上至精英階層、下至普羅百姓大多十分崇尚英文,認為這是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身份象徵,而特區政府的教育資源也明顯向英文傾斜。

相關文章:

英文被塑造成「精英語言」 誰令中文「低人一等」?

英文傳播無遠弗屆 推崇之餘如何保護自身文化價值?

荷蘭社會學家亞伯拉姆·德·斯瓦安(Abram de Swaan)提出「全球語言體系」金字塔,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四類:外圍語言、中心語言、超中心語言和極中心語言,其中英文作為「極中心語言」,穩坐於金字塔上端,是世界各地通用的國際語言。它就像「國際貨幣」美元,具備極強的「網絡外部性」,主導着國際間的文化和經貿交流,而很多國家和地區彷彿只要能以英文與發達國家來往,就能享有更美好的未來。

香港便深陷這種「英文化等同國際化」的迷思。本來應該是「中英兼擅」的兩文三語政策,又為何發展成英文長期「凌駕」於中文?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9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1月1日)《「國際化」迷思構成「英文霸權」》。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89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香港人的語言漂流記—— 「兩文三語」變「重英輕中」

立法會提名期展開 三大看點呈現選舉新氣象

日本汽車工業轉型給香港產業改革的重要一課

美軍駐台成令箭 蔡英文放膽玩起大話啤

房地產稅為時不遠 四大關鍵問題待解

能源價格居高不下 美國憂心通脹卻難作為

蘋果私隱政策見效 追蹤廣告模式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