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合併長生津 周永新:未達全民退保但開支陷瓶頸期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10月6日,特首林鄭月娥發布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建議,明年下半年起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每月統一為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較高的3815元,預計涵蓋約57萬名長者。對特區政府來說,這是一項「進步」的舉措,因為目前仍有近5萬名長者領取每月2845元的普通長生津,相信合併之後能讓有關長者手頭寬裕一些。不過,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儘管受惠長者人數和社福財政承擔有所增加,或者甚至達到難再超越的「瓶頸期」,但有關措施遠遠未達「全民退休保障」的效果。

全民退保不單為了預防長者貧窮,更是針對低下階層的財富再分配手段。(資料圖片/林振東攝)

領錢要審查,遠非全民退休保障

目前「普通」和「高額」長生津金額分別為2845元及3815元,二者相差970元;而高額長生津申請者的資產總值上限大約是普通長生津的一半,但申領人數大相徑庭,前者高達56.9萬人,後者只有4.9萬人。兩者於明年下半年合併後,所有申請者的資產總值限額將劃一規定,即單身人士為36.5萬元,夫婦則為55.4萬元,預計合共有約57萬名合資格長者受惠。

政府將970元的差距抹去,看似有所進步;然而,這區區3815元的津貼,就能令長者生活有所保障嗎?根據政府最新發布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一人戶的貧窮線為月入4500元,二人住戶則為1萬元,低於此水平即屬貧窮。周永新感嘆,3815元的津貼只是接近貧困線而已,未必能救濟貧困長者生活;不僅如此,這項津貼仍然設有審查門檻,並非所有長者都能申請,亦非所有「申請者」都為「合資格者」,所以,長生津不能踏實、穩定地由長者握在手中,也就難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福利。

再者,目前香港65歲以上人口約為120萬人,而長住香港的長者大約有110萬人。而除了了近60萬名領取「長生津」的長者之外,還有近30萬人領取高齡津貼(生果金)和12.6萬人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可見現有的現金福利計劃未能覆蓋所有長者,更談不上是符合公平分配原則的全民退休保障。

最新《施政報告》擬合併長生津申請資產總值限額,按照普通標準劃一規定。(香港01製圖)

現金福利經常開支增加,非可持續辦法

全民退休保障遲遲未落實,但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2021/22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中,關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為1056.9億元,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的20.4%。今年6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回答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質詢時提到,預計政府在長生津的經常開支將由每年約300億元增至約每年350億元,同時政府亦需要大量的行政資源及人手應對大幅增加的申請數目。根據特區政府2020年預計,65歲及以上長者未來20年將增加近一倍,撇除外傭,長者人口比例將在2039年上升至33.3%。周永新擔心,隨著人口日趨老齡化,未來可能有八成長者都能領取長生津,長此以往政府將面臨沉重的財政負擔。

更重要的是,錢不是萬能,即使政府財政負擔加重,如果單靠這些年年月月的現金開支津貼,難以有效改善長者生活。根據周永新過往的考察經驗,長生津受惠長者中,部分人為通過審查資格而將個人資產送給子女,亦有人為領取高額津貼而虛報資產。

「最好就不要審查。」周永新指出,政府擔憂取消審查機制會增加申請人數,從而使得開支更大,「最好的辦法是採用我當初的建議,設立老年金,由僱員、僱主及政府三方共同承擔,惠及全港長者。」他還感嘆,除卻長生津,其實醫療、長者照顧等等社會福利開支都已到達瓶頸期,擔心政府資源難以為繼,也許沒有太大空間增加社福支援。他重申,港府需積極開源,分擔財政壓力,否則難以獨力支撐。

周永新認為長生津未形成全民退休保障,同時卻付出巨額開支。(資料圖片/曾梓洋攝)

「取消強積金對沖」亦是關乎長者福祉的制度,特首已於《施政報告》承諾將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根據港府2018年11月發布的最終安排,在2024年實施之前,僱主供款部分及其累計權益仍可用於對沖,之後的部分則不可用於對沖。政府同時承諾採用兩層資助的方式幫助企業過渡,第一層資助為12年,第二層資助為25年,承擔額為293億元。周永新認為,僱主應該可以接受政府的資助,相信中下層收入的僱員也希望盡快取消,但他也提醒目前的計算方式仍然很複雜,並笑稱「除了大企業以外,許多中小型企業能否持續存活到25年後仍是未知數,無論兩層資助百分比是多少,大部分勞工和僱主都需要時間消化這些複雜的規則。」

周永新坦言,縱觀今年的《施政報告》,特首在宏觀的發展規劃中著墨較多,卻寥寥提及扶貧措施。他感到十分可惜,因為政策未能體現對於殘疾人、基層家庭、青少年等群體的特別照顧,例如香港四個兒童之中便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之下,而政府並未給予他們足夠扶持。他希望今後立法會討論能多為貧困兒童發聲,以推動福利政策不斷往前走。他又提到,儘管長生津的調整可惠及更多長者,但香港貧富差距仍然居高不下,「特首應開始正視貧富懸殊了,中央不是都提出共同富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