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任內遺留的「落後境況」 將會由誰扭轉?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9月26日德國大選後,由財長蕭爾茨領導的中間左翼社民黨(SPD)一如所料領先,獲得25.7%選票,而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下稱「聯盟」)在最後關頭收窄差距,以24.1%得票排行第二,卻屬史上最低得票。排行次之的兩大革新政團綠黨和自民黨(LDP)則分別得到14.8%和10.7%得票。雖然社民黨得票最多,但落後的聯盟總理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卻不願放棄組閣權,為未來很可能出現、五十年代以來未見的三黨聯盟局面增添了一些變數。
由於聯盟與社民黨都極不情願再組中間政黨大聯盟,未來形勢的發展將取決於綠黨和自民黨到底會與社民黨還是聯盟合作。這兩黨的領袖都十分理性,清楚認識到兩黨妥協才能讓其「造王者」地位發揮最大效用、爭取最多政策讓步,於是選後兩黨馬上表明會先進行談判,謀求共識,其後才從容決定要選社民黨的蕭爾茨(Olaf Scholz),還是聯盟的拉舍特當總理。
即將告別默克爾的德國,當然是前路不明,這也讓德國人「退而求其次」,將手上一票投向「最像默克爾」的蕭爾茨。然而,默克爾所代表的穩定執政和漸進主義,也許不是德國未來之所需。可是,她卻不是一個有施政宏圖的政治人物:「默克爾」之名所代表的卻是一種政治風格,當中穩定與幹練俱備,卻沒有具體的主張……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5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0月4日)《料組罕見三黨聯合政府 後默克爾時代德國須求變》。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第285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