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頻頻落區鞭策港府 特區官員「跟風」之餘應該學什麼?
「人民才是一切發展的中心!」——上周五「十一國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分別落區探訪居於劏房和公屋的基層家庭,事後紛紛透過社交媒體表明為市民排憂解難的重要。不過,這番舉措似乎並未得到絕大多數市民的認同,而他們落區期間一些令人無言以對的言行舉止,更是與一周內13度落區的中聯辦主要官員落區行動形成鮮明對比。
外界普遍認為,特區官員之所以「落區」,離不開中央對特區政府的「善意提醒」。
例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曾於去年探訪深水埗劏房住戶,在今年國慶前夕再度走訪非常能夠反映香港當前困局的不同群體,例如上樓無望的基層、輪候醫院服務多時的長者、亟待政府著力扶持的創業青年等等;而當駱惠寧探訪劏房住戶時,更以「耳聞不如目睹」形容有關環境的惡劣,又心情沉重地表示「香港同胞的煩心事,始終牽動著中央的心」,並一再重申香港需要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及後,中聯辦發起連串「落區聆聽、同心同行」活動,包括副主任陳冬、盧新寧、譚鐵牛、羅永綱、何靖、尹宗華,以及秘書長王松苗在內多位主要官員,在過去一個禮拜之內至少落區13次,探訪劏房居民、地區組織、智庫群體。
京官心情沉重,港官笑容滿面
湊巧的是,在上周五「十一國慶」當天,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也都分別落區探訪居於劏房和公屋的基層家庭。然而,觀乎他們的表現,實在難言令人滿意。例如,有別於中聯辦官員面對基層時的凝重和嚴肅,有些特區官員即使眼見市民生活環境惡劣,竟然還能帶著滿面笑容、狀似親民地「與民同樂」,好像完全不覺得自己需要為此負上責任。
事實上,特區政府向來沒有認真把「落區」當中一項深入了解民情、從而制定精準對策的重要工作,而是非常膚淺地視之為籠絡民情的公關手段。例如,港府官員「落區」時,往往安排較為「正面」的探訪對象,為求「只講好不提壞」;而即使探訪生活窘迫的基層市民,官員聽罷之後也只會拋下一兩句口頭承諾,就再無後續。另外,在落區期間,官員又會被大批安保人員包圍,與其說是走進社區,不如說是製造一個與民隔絕的「平行時空」,反而導致基層市民難以靠近。
官員虛心聆聽民意、體察民間疾苦的親民形象,好像只會在鏡頭前出現。久而久之,這種塑造人設的「公關騷」又成為官員「落區」的代名詞。今時今日,特區高官的表現未見改進。例如,當陳茂波得知劏房住戶的月租負擔時,只以「房屋供應要加大力度」、「劏房戶能上樓(住公屋)就差好遠、租又平好多」等等「阿媽是女人的話」輕輕帶過,轉頭又與住戶一同包餃子,好像將他們的辛酸拋諸腦後。
官員落區所為何事?
有政情專欄透露,有份落區的特區高官早已得悉中聯辦高層將於「十一國慶日」走訪各區,所以也特意安排當天「走入群眾」。這就更加令人質疑,特區官員未必明白落區究竟所為何事!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曾製作一輯發人深省的真人實境節目《窮富翁大作戰》,節目邀請不同較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等成功人士體驗貧窮。其中一集,敘福樓集團主席黃傑龍受邀到旺角體驗「板間房」的窮人生活。他最初走進板間房時,習慣性地打開電燈的開關,旋即被住客喝止,「(我地)一般好少開走廊燈,大家都要懢埋懢埋(節儉)」;他在超市任職店員時,錯手為買一斤八元菜心的婆婆秤多了兩角,被調侃「咁你唔收錢啊」......他事後坦言,這些經歷都令他深刻體會,對基層市民而言,一、兩角都值得「斤斤計較」。
香港政圈常言的「落區」,在內地官場眼中是一項不容有失的「調研」工作。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03年任職浙江省委書記時,曾以署名「哲欣」在浙江日報發表《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准、效」》一文,指各級領導幹部調研需要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准、求效上下功夫」。簡而言之,就是落區調研的官員要「以民為本」,做到深入群眾、作風務實從簡、主動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可行。
一眾司局長們不妨捫心自問,自己在國慶當日的落區表現,到底有哪點符合上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