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巨擘楊振寧百歲華誕:專注於現代科學中的家國情懷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上周三(9月22日),中國知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楊振寧迎來自己99歲的生日,亦即他的虛歲百歲誕辰。楊振寧是目前唯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他曾說:「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改變了中國人自覺不如人的心理。」

楊振寧1922年出生,曾於抗日戰爭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念本科、碩士,1945年獲公費獎學金赴美留學,就讀於芝加哥大學。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並開始同李政道進行了一段長達十多年富有成果的合作。1956年,兩人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並因此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的華人諾獎得主之一。此後他不斷在物理領域研究探索,取得了十三項科研成果,這些成果都稱得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

年輕時的楊振寧。(Wikimedia Commons)

他在接受諾貝爾獎金時發表的致辭所言,「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志於現代科學。」

楊振寧2003年選擇長期在中國定居,並在2015年放棄美國籍,加入中國籍,這除了深入血液的家國情懷外,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於科學與知識的尊重脱不開干係……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9月27日)《科學巨擘百歲華誕——以楊振寧為載體重新思考中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84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中央多次促港解決房屋問題 政府敢向商紳徵收農地嗎?

活化有路竟不走 商業無門偏硬闖

從互別苗頭到一方獨大 解散潮後的工會與工運

恒大危機啟示:軟着陸是中共治理經濟的法寶

孟晚舟回國:中國外交的勝利和中美關係的轉折點

疫情促成新改變 香港電商發展須有新思路

以科學化思維應對疫情(下)——疫苗以外的抗疫良策

空中的士將至 是交通革命還是投資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