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社科院專家:香港成為中國「倫敦」的機遇和風險
多位國家級專家南下宣講「十四五規劃」的香港機遇,其中「離岸人民幣樞紐」成為亮點,可見人民幣國際化將是香港金融發展未來五年的首要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日前接受《香港01》獨家訪問,為讀者解析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及香港未來的角色、機遇和挑戰。
張明表示,在過去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在方便內地企業融資和外國投資人民幣產品上都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香港發行的「點心債」(離岸人民幣計價債券的別稱),已經成為部份內地企業比較重要的融資來源。
被問及內地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會否為香港帶來競爭,張明認為,內地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作用確實會進一步上升,但離岸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依然非常重要。他以倫敦離岸美元市場為例,指美國雖然資本流動很自由,但美元仍然有一個龐大的離岸市場。這是因為,「與在岸市場相比,離岸市場的功能是不一樣的,通常流動性更強,產品類型更豐富,對外國投資者更友好。」
張明相信,未來香港金融市場也會不斷拓展,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和市場類型。他指出,目前香港金融市場主要以股票市場為主,在債券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較為滯後,和新加坡存在較大差距。因此,香港若想打造一個更好的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就應該在股市之外的其他市場方面下功夫。
可以預見,作為「離岸人民幣樞紐」,未來香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角色依然吃重。不過,張明也提醒,香港經濟存在一些風險,例如房價高企、聯繫匯率易受衝擊、產業結構單一等。「如何降低自身的系統性風險,對香港更好地扮演離岸金融市場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完整對話內容請閱讀第28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8月30日)《與國家級金融學者張明對話:人民幣國際新征程 香港重要性不減》。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