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十四五」定調「雙循環」戰略 人民幣加速國際化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央宣講團上周在港出席多場活動,向公眾介紹國家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及香港需要把握的機遇,而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主講的《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打造離岸人民幣樞紐》無疑是此行的亮點之一。
自2009年啟動至今,人民幣國際化經歷了快速的成長與波動,來到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人民幣國際化也有了新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十四五」綱要指出,應「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
作為中國政府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決定,可以說,人民幣國際化一直有很明顯的「美國因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博士生熊嵐近日便在《聯合早報》撰文指,「中美從競爭到對抗的速度,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速度」,「一旦美國對中國發起範圍較廣、程度較強的金融制裁,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提速。」
「十四五」在中美全方位博弈的大環境下展開,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國內國際「雙循環」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調,而在這新格局下,人民幣國際化也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作為「離岸人民幣樞紐」,香港也是時候重新檢視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當中的優勢和短板。《香港01》電子周報就此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等重量級專家對話,全面梳理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軌迹,從而深入探究香港應該如何完善「離岸人民幣樞紐」的重要角色,又該如何為「國際金融中心」賦予全新內涵。
詳細分析請閱讀第28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8月30日)《「十四五」定「離岸樞紐」角色 香港如何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