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從伍家朗球衣的政治風波 看激進勢力釀成的香港悲劇
「或者有啲人注定就係做悲劇嘅主角,我一定會再企番起身,不過需要啲時間。」世界羽毛球壇排名第九的香港奧運代表伍家朗,上周因身穿黑衣參賽而遭民建聯成員穆家駿發起政治狙擊,至前日(7月28日)在分組賽表現失準出局後於社交媒體發表的這番感言觸動無數市民。不少人批評穆家駿上綱上線引發軒然大波,無疑影響伍家朗出賽心情和表現,但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指該黨已經接受對方前晚在Youtube頻道為「語氣有點過重」而「表示歉意」的說法。其實,2019年「反修例風波」以來,藍黃陣營都有人走向「激進極端」,如今顯然仍未走出泛政治化漩渦,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顏色,才會被強加意義——有人興奮,有人不忿;如果社會無法回到「理性務實」,香港恐怕也會繼續成為「悲劇的主角」。
不問因由連番狙擊
心情很難不受影響
相信沒有人會忘記,兩年前的香港如何圍繞政治問題空轉。「黃藍」之間互相喊打喊殺,迫使社會走向情緒和極端,充斥仇恨和偏見,流於盲動和民粹。那時「極黃」陣營氣焰較為旺盛,不斷將暴力升級,「裝修」和「私了」等遠超道德底線的破壞法治行為屢見不鮮,但以「和理非」自居的泛民政客卻只躲在「政治正確」的背後,被激進勢力牽着鼻子走。然而,極端和暴力並沒有令社會變得更民主更進步,反而倒逼中央親自出手制訂《港區國安法》並修改香港選舉制度。事隔一年,時移勢易,「極黃」一方礙於法律阻嚇普遍已經停止行動,但「極藍」陣營卻囂張起來,他們雖未至於重演「721元朗西鐵站白衣人襲擊事件」,而是致力透過上綱上線的政治批鬥「趕盡殺絕」,但結果同樣令人側目。
伍家朗的球衣風波就是如此。被譽為港隊羽毛球「一哥」的伍家朗上周四(7月24日)出戰東京奧運男單C組賽事,因身穿沒有印上區徽而只有英文姓名縮寫和HONG KONG CHINA(中國香港)的球衣,被本身是教聯會副主席的民建聯成員穆家駿在社交媒體Facebook質疑其政治立場,並要求對方「如果不想代表中國香港,請選擇退賽」。事件瞬即激起千重浪,伍家朗翌日回應指「鬧還鬧,唔該搞清楚件事先鬧」,並解釋稱由於賽前與贊助商YONEX合約屆滿,故自行安排球衣,但鑑於未有獲得當局授權,所以無法印上香港區徽。
及後,儘管奧運香港代表團團長貝鈞奇、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體育專員楊德強等均表示伍家朗的做法並沒有違反大會規則,又呼籲外界給予運動員更多空間,好讓他們專注比賽、為港爭光,然而,事件仍在香港持續發酵,例如「先撩者」穆家駿遲遲不願為魯莽指控和惡意言論公開致歉;民建聯另一成員、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則「轉戰」微博「吐苦水」,既不滿霍啟剛指運動員可以自行選擇合適球衣,又不滿工聯會的行政會議成員黃國健「認為有關人士應向運動員道歉」;而近年頻頻以偏激言論爭取曝光的新民黨成員李梓敬,更是把矛頭指向伍家朗出賽時未有選擇穿上由另一贊助商FILA所提供的印有區徽的球衣。
亂扣帽子原拒道歉
走向激進破壞和諧
事件沒完沒了,即使伍家朗訓練有素,相信也很難不受影響。他前晚改穿印有區旗的綠白色球衣出戰最後一場分組賽事,但面對世界排名遠比他落後50位的危地馬拉球手哥頓(Kevin Cordon),卻以0:2出局,無緣晉身16強。伍家朗賽後坦言,過去數天已經儘量調整心情,但礙於心態問題,完全發揮不到平時一半水平;他及後再於社交媒體發表感言:「或者有啲人注定就係做悲劇嘅主角,我一定會再企番起身,不過需要啲時間。」與此同時,「潛水」多天的穆家駿終於在Youtube頻道以文字回應事件,形容當天「一時情切」,所以「評論語氣有點過重」,並就此「表示歉意」。
經過「反修例風波」的撕裂,東京奧運本來正是重新凝聚港人團結的大好時機,不料社會卻是越發走向兩個極端。事後很多人都忍不住要問——究竟要有多「激進」,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顏色,才會被強加政治意義,導致有人興奮,有人不忿,結果就是「大家都輸」?回想兩年前,「藍營」不時義正辭嚴批評「極黃」破壞法治,但兩年後,卻輪到「極藍」勢力小題大做、亂扣帽子、動輒發起政治狙擊,儘管稱不上違法,但無疑是在破壞社會和諧。
事實上,這種高度政治化的敏感神經似乎不時被觸動,導致一些再正常不過的事變得不太正常。例如上月中(6月18日),當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港府出資購入現屆奧運轉播權並交電視台免費直播或轉播時,已有立法會議員——例如被視為「建制戰狼」的何君堯——表示擔心會有香港運動員利用國際場合宣揚政治理念,故要求他們簽署承諾書以免在比賽期間作出反政府行為。當時出身民建聯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回應指大部份運動員十分專業,又稱政治與運動要分開,不應混為一談;體育專員楊德強亦強調,國際奧委會早已規定不應混淆兩者,而運動員出發前亦已簽署相關指引,一旦藉此表達政治訴求或會招致停賽處分。
及至較早前(2月27日),獲晉升為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的劉利群亦被激進建制狙擊其「不夠愛國」,例如斷章取義質疑她在任食環署署長期間「雙重標準」,一方面縱容「連儂牆」,另方面迅速清理愛國標語——事件後來獲澄清之所以未有清拆該牆皆因牽涉訴訟。
領導乏力激進崛起
撩事鬥非違背中央
政圈有分析認為,「極藍」陣營的躁動,事緣中央確立「愛國者治港」原則後,不但強調「足夠愛國」,同樣重視「懂得治港」,導致一些原本沒有什麼能耐而只能透過挑起社會矛盾贏取政治支持的人士出現危機感,為了在未來的政治版圖當中分一杯羹只好「盡地一鋪」,搞得社會不得安寧。另有不少風聲傳出,指作為「全港最大黨」的民建聯之所以身陷漩渦,是因為黨內路線分歧明顯,儘管「溫和派」主張息事寧人,但包括穆家駿在內的「極端派」態度強硬,結果重演兩年前「泛民最大黨」民主黨任由「極黃」激進勢力支配的覆轍。
這些耳語,不但暴露民建聯領導層缺乏判斷能力、無法帶領該黨堅持大黨該有的務實理性,甚至突顯整個建制陣營至今還未形成統一意識形態和思想理念的事實,當中有不少政客仍然只是以個人的政治利益驅動行為,只想透過民粹主義或政治爭拗等激進政治動員獲取少數群眾支持。
更加可憐的是,這種「偏離務實、越趨激進」的「批鬥怪風」,其實完全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治港者」的訓示相違背。例如夏寶龍早前出席《港區國安法》周年研討會時,明明嚴厲提醒香港必須確保選出「管治能力強的堅定愛國者」,並就此開出「五大善於」的要求:善於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善於履行職務盡忠職守——試問,那些不問因由、動輒追究的激進建制人士,究竟能夠符合哪一點要求?
和氣致祥,乖氣致異
實事求是,解決問題
無可否認,夏寶龍的確在首個「善於」當中,呼籲治港者必須「敢於同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損害香港繁榮穩定的言行作鬥爭」;然而,在「伍家朗球衣事件」當中,一個偏激的思想,令一位奧運代表無辜捲入一場政治風波,甚至因而影響表現無法為港爭光,結果激發大多市民不滿,倘若要認真探究起來,恐怕是「先撩者」損害了香港的穩定。
再者,夏寶龍所言的「鬥爭」,根本不是激進勢力所理解的那種膚淺的、往死裡打的「政治鬥爭」。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哲學當中,「鬥爭」既不是逞強好勝、好勇鬥狠,也不是魯莽衝動、毫無章法,而是一種敢於直面矛盾、講究禮節策略、致力解決問題的精神,旨在透過鬥爭謀求合作、取得共贏、達致團結——根據香港的情況,中央絕不只是要求治港者與破壞勢力作鬥爭,其實同樣要求與香港社會當前面對的各種矛盾作鬥爭——產業發展不興、資源分配不均、沒有市民至上的服務意識、未能團結各方凝聚最大共識等等,即要實事求是地推動社會改革解決各種問題,而非只是逞口舌之快,甚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於2017年7月來港出席第五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曾經以此勸告香港「和氣致祥,乖氣致異」。很不幸地,當時的香港並沒有深刻理解習近平的苦口婆心,直到兩年後深陷「反修例風波」才終於體會香港的確「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可是,當香港已然恢復平靜,當社會理應務實聚焦發展要務,卻有部份激進建制勢力無視習近平的警告,試圖再造對立,把香港拉進另一個「泛政治化的漩渦」,令香港繼續成為「悲劇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