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百日 時勢使然 拜登「大政府」路線表露無遺
美國總統拜登於4月28日晚首次在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宣布自己已兌現疫情防控、重振經濟和重建信任方面的承諾,並聲言「美國已經重新運轉起來(on the move again)」。他又藉此機會宣傳聯邦政府的角色,將「政府」、「民主」與美國憲法首句中的「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互相等同,去包裝其極有「大政府」色彩的四萬億美元開支計劃。
由於疫情延誤,與以往新任總統在上任後大概一個月內向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說的慣例不同,拜登待至其上任百日(4月29日)之期即將到來才發表此演說。這安排使得他不只能提出政策願景,更能宣傳其百日政績—後者在疫情及政經時局急速變化之下對拜登甚為有利。
在經濟層面,國會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完成了拜登的派錢承諾。在疫情防控方面,其兩億劑的百日疫苗接種目標也超額完成,更比最初承諾的一億劑超出一倍有餘。此前一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剛好」宣布放寬已完成疫苗接種者的社交距離指引,營造出美國疫後重生的氣象。
趁着超過六成美國人滿意抗疫表現的聲勢,拜登力推其兩項大刀闊斧的投資計劃,即以基建、綠能發展、產業投資為大宗的「美國就業計劃」(American Jobs Plan),以及以投資兒童教育、家庭帶薪休假和免費社區大學教育為主的「美國家庭計劃」(American Families Plan)。兩項計劃總開支達四萬億美元。
回顧歷史,美國「大政府」主要體現在危機時刻,上世紀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本世紀初的次按危機,執政者其後都會主張擴大政府的角色。從拜登基建和減稅規模及力度來看,這種「大政府」力度更大大超越當時尚力求共和黨妥協的奧巴馬救市。
在橫跨大蕭條到二戰期間的羅斯福時期,其新政建立起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而聯邦政府的戰時開支更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四成,比此前急升三倍;艾森豪威爾1956年的州際高速公路計劃則奠定了美國大半個世紀以來的陸路全境交通體系和汽車文化。然而,其後的列根時期卻再無這樣具規模的政府投入。雖然其後克林頓時期的資訊高速公路計劃,以及奧巴馬在金融危機後的救市方案和醫療改革都體現出更大的政府角色,卻無法打破列根經濟學的枷鎖。
此次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卻改變了美國經濟和政治哲學。值此時機,拜登提出的方案也更大更廣……
上文節錄自第263期《香港01》周報(2021年5月03日)《執政百日 時勢使然 拜登「大政府」路線表露無遺》。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