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藝術】加密收藏無懼贗品 創作者獲合理報酬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ies)受到追捧,有人視之為黃金的替代品,有人利用其巨大價格波幅投機。近期電動車龍頭Tesla、支付商Square、商業智能公司MicroStrategy、中國軟件商美圖等多間上市公司先後宣布買入比特幣,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結算商PayPal等也宣布推出相關支付或金融服務。比特幣和各種山寨幣(altcoins)價格均創下歷史新高。作為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應用的NFT也成為了投資機構及投資者的重要工具。
承接上文:【數碼藝術】區塊鏈上「鑄造」作品天價成交 顛覆傳統市場
獨一無二的擁有權
買家入手NFT的原因迥異。有些認為NFT是比實體物品更理想的收藏方式。運動球星卡遊戲數據分析網站Fantasy Labs創辦人Jonathan Bales解釋:「購買和出售NBA卡的過程繁瑣,你要在(大型拍賣平台)eBay競投,又怕購入贗品,更要送去鑑定評級,耗時數月。對我來說,在定價、鑑別、買賣透明度等各方面,NFT都比實體產品好得多。」NBA球隊達拉斯獨行俠(Dallas Mavericks)班主、NFT買家古班(Mark Cuban)也同意,Top Shot既維持收藏球星卡的樂趣,又可避免實體卡會折舊或被盜的風險。
策展人Vincent Harrison正協助NFT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吸納更多知名藝術家參與拍賣,他坦言網上內容免費是事實,但這並非重點:「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到昂貴藝術品的圖片,博物館也發售這些海報,但是,真正創造物品價值的是擁有權。NFT不僅讓你獲取擁有權,而且是在區塊鏈上,是人人可見的擁有權。」他認為這正中收藏家的炫富心態。
有些買家視NFT為投資。自由身廣告監製及加密貨幣交易者Luc Doucet解釋:「我認為很多人正在尋找不同的賺錢方式。如果你25歲,打算投資,可以學習買股票,可是你沒有優勢。除非有1,000萬美元和對沖基金,否則很難競爭。但是我本身很喜歡NBA,不妨利用自己的知識來賺錢。」
有些買家更視擁有NFT為一種表態。區塊鏈公司ConsenSys的通訊及內容主管James Beck解釋,早期投身加密技術並擁有大量「以太幣」(Ether)的人,正在想方法把它花掉。這些人希望顯示自己是「互聯網藝術的付費支持者」。收藏家Tim Kang在1月花費逾77萬美元購買一幅Beeple的作品。他坦承最初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買,後來才察覺:「我希望證明這是可行的、這就是未來,我是為了解放創作的未來發聲。」
重新賦予創作力量
無論這些表態孰真孰假,對於藝術家而言,NFT確實提供了一個收入來源。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因為疫情封城,去年音樂人失去了約三分之二收入,NFT正好提供另一銷售作品方式。正如「彩虹貓」創作者Chris Torres指出,加密藝術提供了一種方法,令像他這種網絡迷因創作者得到報酬:「它賦予了創作者力量。創作者可以出售作品並直接獲利,我們的努力得到承認。」而且,不少NFT市場已經為不熟悉或無意深究區塊鏈技術的藝術家簡化流程,令他們容易入場一試。
這種收入更可能是永續的。NFT買賣還可以配合「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亦即是從一開始就寫好交易條件並自動執行。傳統上,藝術家和音樂家依靠如拍賣行、藝廊或串流媒體平台等中間人出售作品,有時更未必能夠從往後的銷售中獲得版稅。相反,Beeple的拍賣合約確保他能夠從作品在二級市場上的每筆交易中取得10%分成,這比率算是NFT的行業標準。對此,藝名FEWOCiOUS的視覺藝術家認為:「NFT世界就像是為(保障)藝術家而建立的。在開始出售NFT之前,我對藝術行業及版稅問題所知甚少……我認為NFT將會成為藝術品銷售的標準。」
NFT交易所SuperRare共同創辦人John Crain覺得,NFT為數碼藝術家提供了另一個適合他們的場地:「許多才華橫溢的數碼藝術家,並不適合當代藝術界的展銷模式。他們不會去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卻在gif社群中很活躍。他們並沒有將作品當成藝術品來賺錢,可能只在網上販賣自家設計的T裇。」
對於藝術家和收藏者,NFT的數碼空間比實體空間有更多可能。風險投資者兼NFT藝術家Andrea Bonaceto認為,NFT可激發出嶄新的數碼藝術形式,融合數碼圖像、音樂和科技:「你也可以使用智能合約令藝術品能夠隨時間變化,這領域開拓了藝術家的創意。」Top Shot「時刻」收藏者Jack Settleman也有類似想法:「實體球星卡只是一張照片。即使你的勒邦占士新秀球星卡價值數千美元,這只是他穿上騎士隊(Cleveland Cavaliers,占士的出道球隊)球衣的一張隨機相片。但『時刻』能夠讓你重溫比賽片段,蘊含更多意義……(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6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5日)《加密收藏無懼贗品 創作者獲合理報酬》。如欲閱讀全文請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