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哈里專訪|英國王室滑稽劇目 還會上演多久?
英國王室近日再成全球焦點。早於去年初宣布停用「王室」頭銜並移居美國加州的英國哈里王子及妻子梅根,在接受美國名嘴奧花雲費專訪時,大爆宮中生活不快經歷,包括受到種族歧視、情緒困擾也得不到支援等等,結果引爆軒然大波——不但掀起英美文化論爭,而且觸發王室存廢的討論。然而,不難預見的是,即使英國王室早已醜聞纏身,但人們似乎仍未厭倦這套肥皂劇目,而王室成員也得以繼續顯現偶爾的高貴和道德;只是,現代社會人人平等,不論什麼制度和文化,如果永遠抱持高人一等的優越心態,恐怕遲早都會被淘汰。
英美輿論大相逕庭
梅根在奧花雲費的專訪中,指控王室人員對她不公平,例如基於梅根的非裔血統而非常關注其與哈里之子阿奇的膚色,令她情緒低落萌生自殺念頭等等,吸引逾4000萬人次觀看,並且引發全球轟動,影響力堪比哈里王子之母、已故英國王妃戴安娜在1995年對王室的控訴。事件更被視為英美文化之戰,即英國的保守風氣及階級觀念與美國的自由主義及平等價值的對決——英國傳媒大多對兩人說法抱有懷疑態度,傾向維護王室,例如《每日快報》在封面質疑哈里夫婦自私自利,ITV也在頭條形容他倆「載滿彈藥接連轟炸白金漢宮」;美國傳媒則聚焦英國王室種族歧視如何「嚴重」,並對勇於發聲的梅根予以同情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哈里夫婦首次掀起英美兩地文化論爭。早在去年初,哈里夫婦宣布停用「王室」頭銜、放棄國家資助、移居美國加州生活時,就曾引起兩地激辯。當時美國輿論普遍讚揚他們「果敢」、大膽擺脫王室枷鎖、致力追求自己人生,甚至把矛頭直指英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批評英國人沉溺於舊有思想、自以爲比其他人高尚;反觀英國,不是「自我抗辯」,就是發表一些極具「歧視」意味的尖酸刻薄評論,例如本身就被指排斥移民的首相約翰遜胞妹Rachel Johnson曾撰文形容梅根擁有「異國基因」(exotic DNA),而《每日郵報》甚至諷刺梅根家族「從棉花田奴隸變王室成員」是「真正的階級向上流動」。
當「保守」遇上「自由」
事隔一年,英美兩地仍然貫徹南轅北轍的評論,表面上看,無疑是英國保守主義文化與美國自由主義對碰的差異。英國注重傳統、階級分明,相信白人至上,期望王室既然享有特權,就有責任履行義務,必須表現得體,成為道德典範;相比之下,美國看似追求平等獨立,不願背負傳統責任,但同樣高舉「美國至上」的「例外主義」,再加上當地對待種族議題的「政治正確」之風盛行,難怪來自美國的梅根會和英國的王室格格不入。
而和去年一樣,是次哈里夫婦的專訪爭議,同樣觸發關於王室存廢的討論。例如專訪播出後,社交媒體Twitter上一度湧現「「#AbolishTheMonarchy」(廢除君主制)的標籤,而早於1983年就成立的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Republic),更聲稱王室現正遭遇1936年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而退位以來的最大危機,認為「這個腐敗機構」必須去除。
不過,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民望仍然居高不下,她的存在對國民而言好比信仰,相信短期之內君主制度仍然難以被撼動。例如,英國白金漢宮日前(3月9日)代女王發表約60字的簡短聲明,表示對事件感到難過,也已得悉和關注種族議題,並承諾會私下處理事件,又以一句「回憶可能各有所別(some recollections may vary)」引人遐想,便獲網民大讚精警。
世上沒有誰比誰高尚
然而,這不代表英國王室就能安枕無憂。例如英國研究機構YouGov曾於專訪播出後進行民調,結果發現儘管整體輿論傾向同情女王及王室(36:22),但對於18至24歲年輕世代來說,有61%認同哈里夫婦受到不公對待。曾任英國內政大臣的Norman Baker指出,梅根的加入本是王室改進的機會,但王室卻假裝世界如昔,就算梅根帶來麻煩,王室同樣處理不當。
事實上,英國王室數十年來屢爆醜聞,例如王位第一繼任人查理斯王子早年的偷情和婚變,以及英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前年捲入的性醜聞,但英國國民似乎仍未厭倦這齣滑稽劇目,甚至一廂情願地寄望王室繼續維持高貴和道德——即使王室成員只是偶爾顯現也能心滿意足。不過,英女王地位再鞏固,王位也終將交棒,如果繼任的是聲望不振的查理斯,相信王室的存廢或會再次成為議題,諸如新西蘭、加拿大及澳洲等英聯邦國家,或會走向共和制。
更重要的是,英國王室的存在,本來就與現代社會追求人人平等的基本共識存在矛盾,正如美國種族歧視的根深蒂固一樣,不管「政治正確」如何盛行,多少年來懸而未改。只是,英國也好,美國也罷,不論什麼制度和文化,如果永遠抱持高人一等的優越心態而無法與時並進,恐怕遲早都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