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賀歲檔與電影趨勢︰沒有大卡士大製作 只有中國本土故事

撰文:李照興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無疑是停擺了,這在票房直接反映出來,全年收入為204億多元(人民幣,下同)─主要來自去年下半年內地戲院重開,「十.一」長假檔及12月賀歲片早檔期,惟票房只及前年的三分之一。每年的暑假黃金檔期沒有了,「十.一」檔算扳回小勝,但觀影意欲低迷,加上沒有大片落場,外出消費減少,漸漸形成人們普遍不願走進電影院的氛圍。
樂觀來說,這只是疫情過渡期的短暫現象,悲觀的話,則是電影市場/電影營收模式的轉捩點:隨着民眾少了逛街,且習慣了從視頻平台觀影,戲院觀眾將持續減少,也許以後都不回來。過往勢如破竹,今年得小心翼翼的賀歲檔電影能扭轉局勢嗎?以至2021年中國電影大勢,在疫情穩定下來後又將吹什麼風?

去年7月,觀眾在湖北省武漢市的影院內保持距離觀影。(新華社)

內地電影市場龐大,賀歲檔亦與別不同,整個檔期可拉長為每年12月至翌年農曆新年假期近兩個月的映期。一般來說,12月下旬是第一個小高潮,農曆大年初一則是最重點檔期,具號召力的大片扎堆於此,過往一部大片上畫一天就擁有幾億元票房收入。去年因疫情令戲院關門,賀歲片臨時抽起,打亂了一切上映計劃。

再具體說今年賀歲檔作品,會發現一些轉變與不變。過往特別大型的作品如動作片及科幻片全線退場,轉變為中小型戲劇故事的天下。暫確認排在大年初一上映的賀歲片除《唐人街探案3》 ,還有奇幻冒險偵探片《刺殺小說家》、喜劇《你好!李煥英》(男主角沈騰近年備受歡迎)。古裝片顯然已不是當今潮流,故此,今檔只剩一部由周迅、陳坤主演的《侍神令》。不變的是,繼前年的動畫大電影《哪吒》大受歡迎後,中國原創針對兒童市場的動畫片將成為大檔期的長駐電影,今年就有《熊出沒狂野大陸》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兩部。

▼▼《唐人街探案3》▼▼

+5

傳統傳說成「新動畫主旋律」

更為肯定的則是國產動畫的強勁大勢。不可不知,中國在網遊、動漫、手遊方面的製作及市場已達全球尖端位置。這些需要大量電腦動畫技術支持的製作,同時滿足着一個龐大的年輕人文化產品市場,當轉化為大電影生產力,即為中國動畫電影的大潮,它不僅是針對兒童的作品,同時也吸引着近十年長大,現在也是遊戲核心玩家的新一代。這樣的背景,可以解釋近年賀歲動畫片何以成績卓越。無論其他作品表現如何,但每年總有一兩部國產動畫片脫穎而出。

再察看這國產動畫類型,其實也屬於另一個國潮的大趨勢。即中國動漫師、傳說故事、國產技術,加上年輕觀眾,正在形成一個本土動畫市場內循環,長遠而言,有機會挑戰過往迪士尼在兒童消費市場不可取替的地位。

▼▼《熊出沒狂野大陸》▼▼

+4

事實上,如果從文化戰場的層面而言,這甚至可理解為一次文化話語權的爭奪戰,中國對長期被美國流行文化主導的影視娛樂市場早有介懷,也有備而來,通過政策和製作上的傾斜(去年幾近沒有荷里活大片在內地公映,極端的市場保護策略有能力從市場入手,先限制對手的影響力),加上近年90後、00後比過往任何年代的年輕人更着迷於國潮,預計像這種中國原創、講中國傳統故事的「新動畫主旋律」,將形成一個最重要的影視分支。

在這裏,所謂「新動畫主旋律」跟過往硬銷的政治主旋律不同,以屢次改編的《封神榜》故事為例,當中的動畫人物不再是如紅色電影中那種樣板,甚至有時趕上潮流,有點個人主義或反叛的意思,可它本質上已同樣馴服為另一章節的「主旋律」教材,只不過今天的中國故事再不是紅色面譜英雄,而是一種支持中國原創、迎向國潮的另一種大敘事。譬如靈感取自《封神榜》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就是這新主旋律的具體例子:它運用了中國傳統題材(有說《封神榜》和《西遊記》是中國老祖宗給今天中國創作人用之不盡的IP),但以當前先進的電腦動漫手法創作一個設定在未來大都市的超級英雄故事,看片段真有些科幻cyberpunk的味道,那種傳統的新演繹、東方的故事、高科技和針對年輕人市場,不就是一路以來強調國潮與中國崛起的比喻?

▼▼《新神榜:哪吒重生》▼▼

+6

新一代香港導演作品冒出

在這批片單中,還有另一個值得香港觀眾探知的幕後趨勢,就是香港導演在內地的發展方向。名家大師如徐克、林超賢、劉偉強固然已完全轉型,成了用商業拍法去包裝主旋律片的熟手。不要忘記,去年出過《奪冠》的陳可辛,還有一部早已拍成、講述網球員李娜的《獨自.上場》(可能又改回用《李娜》作片名)等着要出來。此片一直保持神秘,由始至終,誰來演李娜都不見透露。

此片一直保持神秘,由始至終誰來演李娜都不見透露。(《李娜》海報)

而一些較年輕的香港導演名單在內地電影資訊中亦間或出現,包括被視為年中黑馬《古董局中局》的郭子健(之前拍過周星馳版的《西遊》),以及已長期出現於最被期待榜上、但一直沒有定檔的翁子光《風再起時》和麥浚龍《風林火山》。當然,現在新一代香港導演中,最接地氣的該是拍過《少年的你》的曾國祥。

正如我多年前預測,往後的港產片將朝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香港性」不顯眼的主流大類型,雖是香港團隊、香港本土製作(投資方固然來自包括內地資本),但它的屬性卻不在香港,而是訴諸整個中國市場的熟手工匠式娛樂商業片。

最新的例子是邱禮濤執導、劉德華主演的《拆彈專家2》 ,這片在此淡市期中(12月底公映至今),以超過十億元票房的成績成了好口碑、好收入奇葩,內地有評論形容它為港產片未死的例證…(節錄)

李照興
長駐京滬的知名文化人

上文節錄於第25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25日)《2021賀歲檔與電影趨勢 重拾本土場景 講好中國故事》,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 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告別特朗普 拜登推新政 抗疫救市求團結 不應忘政改

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該醒了

派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治理需要有為政府

打工仔竟「貼錢炒自己」 取消強積金對沖不容再等

由旅行證件變歸化條件 BNO之爭的關鍵

主題公園變休閒區 海洋公園面臨絕路還是出路?

不封不封還須封 「疫區」是這樣變成的

半世紀關係跌至冰點 中澳此情不再?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

【香港再規劃】「新界牛」逼車何時了?還看洪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