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大自然放題

撰文:羅榮輝
出版:更新:

有一次,跟朋友去吃自助餐,取了食物,甫坐下不久,朋友已迅速來去,捧回滿滿的一碟生蠔。他斜眼看着我碟上兩款份量甚少的普通菜式,一臉驚訝,取笑我這個人很不會吃自助餐。
香港人喜歡放題,可以隨便吃、任意吃,奈何放題還是要點餐,不夠自由。相比放題,我們大概更愛自助餐,可以自行選擇菜式、隨意拿取食物份量。事前大概還會先餓着肚子,然後奮力一擊,飽餐一頓,直到飽死為止。

香港人愛吃,也貪玩。這段期間疫情嚴峻,坐困愁城,對於玩的渴求,豈止是出現飢餓感而已,簡直是餓翻了。去行山也好,去露營也罷,活脫似是去吃自助餐一樣。

有「港版輕井澤」之稱的粉嶺流水響水塘成為近期郊遊熱點。(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試想去吃自助餐,你會先擇個日子,從眾多餐廳中挑一家,然後再選一個主題餐。只要你願意花錢,便可嘗盡世間美食。香港市區與郊野相毗鄰,隨時隨地,我們都可走進山林,跟落街吃飯一樣便利。郊外風景多樣,走哪條路線,爬哪座山,也是任君選擇,毫無限制。

自由選擇是個人權利。自助餐採任取任食的模式,目的就是讓你吃個飽。行山露營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同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然而過度進食,極其量只會令你消化不良,身體不適,但玩樂過了頭,就是不加節制的放任,變得「爛玩」:有沙灘就要落、有石就要攀、有山就要爬,哪管你有路無路,危險不危險!

流水響水塘成為近期郊遊熱點,位處的山上人頭湧湧。(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自助餐的食客,專挑價錢較高的菜式,平價的尋常菜式通通看不上眼,因為吃不回本。香港人是逼慣了的,不怕人多,只怕吃虧。凡事也不問究竟,餐廳客人愈多,排的隊愈長,愈是有吸引力。要是餐廳空間小小,座位窄窄的,反而歡喜。行山客也如此計算,總期望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回報。就算明知道會擠得水洩不通、車子塞滿馬路,那些旅遊熱點依然深受遊人青睞,即便要等上好幾班小巴也是心甘情願,沉醉其中。不論是數量限定的主題美食,還是季節限定的芒草、紅葉或白茅,一旦奉上來,一窩蜂地湧過去是人們必然的反射動作。

早前有數百人到大棠賞紅葉,山上人頭湧湧。(資料圖片/鍾妍攝)

自助餐像個大觀園,食客的行徑經常惹人側目。最常見的是一次過拿取大量的食物,不管食物合不合口味、份量是否適當,更懶理身後排了一大堆食客。這些舉止,好不熟悉:山友搶佔景點拍照、擅自摘取花草,又或大叫大嚷,從不理會旁人感受;三五知己去露營,先買了營帳再說,沒想清楚是否合用,也從沒想過用借的。甚至將營帳當作消耗品,用完便丟,浪費至極。

在大快朵頤、飽餐一頓後,餐桌上總是杯盤狼藉。遺留在碗碟上的剩菜殘羹,濺滿一桌的醬汁飲料,都留待服務員前來清理,一副理所當然。山友也不遑多讓,玩樂過後,膠袋、水樽、口罩,甚至是便溺用的紙巾也是隨處丟棄。有些食客好些,會把碗碟整理疊齊,方便服務員收拾;部份山友也秉承這種「美德」,把垃圾包好,一袋袋地掛在樹上,又或者放在當眼處,等待「好心人」替他們收拾爛攤子…

上文節錄於第25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25日)《大自然放題》。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 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告別特朗普 拜登推新政 抗疫救市求團結 不應忘政改

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該醒了

派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治理需要有為政府

打工仔竟「貼錢炒自己」 取消強積金對沖不容再等

由旅行證件變歸化條件 BNO之爭的關鍵

主題公園變休閒區 海洋公園面臨絕路還是出路?

不封不封還須封 「疫區」是這樣變成的

半世紀關係跌至冰點 中澳此情不再?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

【香港再規劃】「新界牛」逼車何時了?還看洪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