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疫苗有效率低惹疑慮 理性爭論與急切抗疫應當並行
巴西布坦坦生物醫學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在上周二(1月12日)澄清科興新冠疫苗「總體有效率」(general efficacy)只得50.4%,與此前公布的「臨床有效率」(clinical efficacy)高達78%的說法有差距,其公布之混亂引來外界批評,甚至引發民眾質疑疫苗效用。
鑑於目前美國輝瑞(Pfizer)、德國BioNTech、美國莫德納(Moderna)和俄羅斯「衛星-V」(Sputnik V)等公布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都達九成以上,布坦坦研究所公布的這個僅僅過半的數字對不少人而言,顯得「過低」。
1月7日,巴西布坦坦生物醫學研究所宣布,科興疫苗對「輕症至重症」新冠肺炎案例有效率達78% 。事隔數天,研究所所長科瓦斯(Dimas Covas)卻表示,此前公布的78%為「臨床有效率」,並不包含那些症狀「非常輕微」、毋須任何治療的案例。
研究人員於上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中進一步解釋,他們將所有案例分為六個種類—無症狀、非常輕微、輕微、中低、中高,以及重症,若把「非常輕微」的受試者算入當中,「總體有效率」則為50.4%—剛好超過世界衞生組織(WHO)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疫苗緊急授權標準的50%門檻。
有效率的多個面向
所謂疫苗的「五成有效率」,即是接種疫苗的實驗組中,新冠肺炎感染者數量比起注射安慰劑的對照組少五成。巴西的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只統計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感染者(即上述後四種情況),科興疫苗的有效率仍為之前公布的78%;如果只比較中度至重度病例,有效率則為100%。因此可以理解為,相比起沒接種疫苗的人,科興疫苗能將出現感染病徵的概率降低50.4%。
但他們亦強調,這方面目前數據尚少,未足以證明真實保護力。布坦坦研究所醫學總監帕拉西奧斯(Ricardo Palacios)形容:「這款疫苗降低了疾病的強度。」巴西微生物學家巴斯特納克(Natalia Pasternak)在記者會上則表示,試驗結果意味該支疫苗並非萬能藥,「這不是世上最好的疫苗」,卻是一款完全可以接受的好疫苗。由於疫苗有效率的計算方法必須涉及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因此,隨着第三階段更多的臨床數據出爐,亦會影響到該款疫苗整體有效率的評估。同時,巴西的科興疫苗受試者是12,500名醫療人員,比一般民眾較具風險,因此其有效率數據預料比相應的社區測試為低。帕拉西奧斯就指,疫苗在社區中將更為有效。
除了巴西,科興疫苗還在土耳其及印尼進行大規模的第三期臨床測試,兩地在過去一個月內都曾公布相關測試的初步數據:前者根據1,322名受試者的結果,計算出疫苗有效率為91.25%;後者則指其有效率為63.5%。不過,由於各地的測試設計和計算方法都有不同,要如何綜合各地對同一疫苗的有效率評估,尚待進一步的觀察和分析。
同一疫苗出現不同有效率的現象也並非什麼新鮮事。另一款有效率較低的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新冠疫苗就出現了平均有效率(70%)、半劑加全劑有效率(90%)、兩劑全劑有效率(62%)等不同數字,產生自受試者先後兩次注射劑量不同的情況,當中更有半劑加全劑的測試中沒有55歲以上高齡人士參與,以及不同對照組受試者被注射不同種類安慰劑的問題。而有效率超過九成、且皆用上mRNA技術的輝瑞與莫德納則只是針對有症狀新冠患者的結果,兩者其他面向有效率的數據尚待探究。
由此可見,疫苗的有效率計算極其複雜,絕非媒體頭條上一個簡單的百分比數字能夠清楚說明,而其有效程度到底實況如何,則要留待學界研究。目前,牛津及阿斯利康、輝瑞及BioNtech,以至莫德納都有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闡明疫苗測試結果。科興疫苗未來若能進一步接受學界的公開評核,將使各界更具信心。
即使是「名牌」製藥公司輝瑞推出的新冠疫苗也受質疑?有關更多詳細請閱讀周報電子刊。
上文節錄於第249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18日)《科興疫苗有效率低惹疑慮 理性爭論與急切抗疫應當並行》。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