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四】專訪港漂女作家吟光:無意去界定網絡文學

撰文:張家佳
出版:更新:

其實,一直力圖掙脫文化沙漠歧視的香港,早已在網絡文學的世界闖出一片小小江湖,從《東莞的森林》(後來被改編成電影《一路向西》)、《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到早些年黃易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這些作品不僅在內地讀者群中大受歡迎,還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搬上銀幕,成為討論焦點。只是,市場細小、文化環境複雜,香港網絡文學宛如在沙漠中仙人掌開出的小小花蕾,有異彩卻始終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夾在嚴肅文學和內地文學兩座大山中,香港的網絡文學該何去何從?90後港漂女作家吟光獲得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年度新人獎,她用自己的作品講述「網絡文學如何走在兩條路之中」。

吟光,本名羅旭,出生於安徽,在香港求學,旅港多年,她創作的文學作品在香港和內地都有許多讀者,不僅僅是內地文壇小有名氣的年輕創作者,還成為了香港作家聯會會員。

港漂網絡女作家吟光。(受訪者提供)

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都是她創作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她告訴記者:「我在本科與研究生階段進入香港高校的文學專業,接受屬於香港的正統、經典的學院派文學教育,之後開始自由創作,過程中,文學觀念也在不斷被打破、重塑與融合。」

網絡文學VS嚴肅文學

吟光接受正統文學訓練出身,早些年,她在《香港文學》、《明報月刊》等傳統雜誌上發表文章。但是,身為90後,成長於互聯網時代,她也逐漸在網絡上小試牛刀,創作了《天海小卷|弦之歌者》、《上山》等一系列奇幻和想像文學。

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舉辦的「網絡文學新人大賽」上,吟光奪得新人獎。她見到了許多入圍作品涵蓋傳統文學和類型文學的主要種類,她回憶道:「大賽評委和頒獎嘉賓說,網絡文學新人其實並沒有那麼清晰或強烈的身份意識,不會刻意區分自己的寫作是網絡寫作還是傳統寫作,這些作品在文學性上也無法區分出是網絡文學寫作還是傳統文學寫作了。」這一刻,網絡文學和嚴肅文學之間的邊界,在吟光看來,無意打破和界定。「網絡文學對我而言只代表傳播形式,從口頭相傳、書面印刷到如今的電子媒介,文學樣態本就在不斷變化之中。從某些角度看來,純文學也可以說是一種類型文學。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嚴肅文學比如莫言、賈平凹等的作品,在當代網絡文學的歸類會被劃入『鄉村奇情』範疇。」

嚴肅文學和網絡文學之間的邊界漸趨模糊,文學樣態正在不斷革新求變。(視覺中國)

幻想文學VS寫實文學

在陸港兩地皆生活多年的吟光觀察到,香港近年對網絡文學頗重視。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形勢下,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特別資助「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鼓勵發展數碼及虛擬的藝術內容,期望打破地域與時空的阻隔,回應疫情下的生活,促進社會共融。這項計劃不僅針對文學,也包含將紙本進行數碼化並上傳網絡的內容。

吟光認為香港的網絡文學保有鮮明的個性,無論是語言、選材還是思想感情上。但是,縱觀香港為人熟知的網絡文學作品,不免發現,在題材上,幻想作品大行其道,偶爾會見一些記載香港本土風情的作品。

內地文學VS香港文學

無可否認,內地的網絡文學已經蔚為大觀了,但香港的網絡文學始終需要更廣闊的施展空間,與內地文學的積極交流必不可少。

劉慈欣(圖)的科幻小說《三體》榮獲世界科幻文學殿堂的雨果獎,作品啟發讀者的想像力與思辨意識,讓幻想作品深入人心。

香港網絡文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任重道遠。今年,由深圳、香港和澳門三地聯合舉辦的「大灣區杯(深圳)網絡文學大賽」已經踏入第二屆,據說明年還將繼續。粵港澳三地的華語文學本就是同根同源,如今,借網絡文學這個流行的切入口,或許可以帶來更多共生共榮的機會。吟光也希望未來三地可以開展更多的文學交流活動,比如聯合創作、採風等。

談及最後一個例行問答,對網絡文學未來的發展,感性的吟光說,「任何事物新生階段都是草莽的、良莠不齊的,但我期望可以從草莽中長出金子,乃至成為文學革新的推動力量。這不僅需要無限的努力與嘗試,更需要無盡的勇氣和包容。總而言之,用我近日的一句詩作答吧:『敞開自己,迎接的是整個世界。』」

上文節錄自第24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21日)《華語網絡文學二十年 從消閒讀物到文化輸出》系列報道。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5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歐中不約而同反壟斷 遲來的科企監管革新

「有形之手」出手 馬雲們顫抖了嗎?

全球掀起反壟斷風潮 何時輪到香港?

康健中心成效未如預期 基層醫療緣何停滯不前

華語網絡文學二十年 從消閒讀物到文化輸出

當機械人炒得一手好菜 職場自動化 員工出路何在?

攻克半世紀難題 AI或掀醫學科研革命

2020年電影業回顧 票房暴瀉 改變放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