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 內地啟動文科教育改革

撰文:余一竹
出版:更新:

內地長期重理工輕人文教育,隨着近年經濟實力迅猛發展,人文教育的虛弱與不斷崛起的經濟實力愈來愈不相匹配,也造成了人文吸引力和國際話語權的缺失。要打造與大國崛起相匹配的文化軟實力,必須擁有全新的、高品質的人文教育,內地的「新文科」建設於是正式在這一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上周二(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大學(威海)召開,會議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下稱《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這意味着一場或將影響深遠的文科教育轉型正式開啟。從《宣言》中所述,新文科建設除了包括學科重組、文理交叉的含義,還多了幾層現實政治的訴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介紹,「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培養知中國、愛中國、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新時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時代社會科學家;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

「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培養知中國、愛中國、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新時代文科人才。(資料圖片)

追根溯源,「新文科」建設在內地最早於2018年8月便初現端倪。當時,中共中央在所發文件裏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簡稱「四新」建設),正式提出「新文科」這一概念。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正式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從此,山東、天津、上海、河南、江蘇等各地教育領域開始探討新文科。而隨着上周二發布《宣言》,內地正式拉開了全面建設新文科的大幕。

不學西方 不照搬蘇聯模式

透過此《宣言》,可看到北京推動新文科至少有三個現實因素考量。其一是,直面和解決長期以來文科教育體系照搬西方模式走向專業化碎片化的困境。其二,內地需要建立與2017年習近平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的人文教育。其三,不斷增長的硬實力和持續虛弱的文化軟實力之間矛盾日益拉大,亟待提高國家形象和民族自豪感,實現真正的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具體措施及落實方法,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

上文節錄自第23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9日)《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 內地啟動文科教育改革》。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9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國大選扯下民主遮羞布 還有什麼值得香港趨之若鶩?

一個令拜登不太滿意的結果 藍色巨浪變浪花

特朗普選舉輸了 特朗普主義贏了

夢起.夢滅 漩渦中的中國赴美留學生

暴風雨後的《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的政績大考

傳媒查冊關乎公眾利益 政府如何平衡私隱權與知情權?

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 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